总统蔡英文第2任的财经内阁差不多完成调整就位,不过在前瞻基础建设、疫情纾困预算举债下,政府财政压力日益沉重。财政学者就指出,蔡政府在4大财政压力下,如果不重视改善,将可能重演「财政赤字」,殃及以后接班政府。
政大名誉教授曾巨威直指政府现在有4大财政压力,首先是蔡英文前4年已有前瞻计画的8、9000亿举债压力。其次是疫情爆发后,纾困方案编了2100亿,除了500多亿结余挪用外,其他1000多亿都是举债。「如此债上加债,财政所受衝击压力越来越大。」
第三是他观察这3、4年来,蔡英文政府减税动作越来越放宽,对于台商回流、5+2产业的租税减免,像是《产业创新条例》研发投资抵减,都扩大了税收压力。最后一个是疫情过后,经济振兴如何?
目前看来国外振兴短期不能恢復,而国内振兴政府虽要推出三倍券,但成效很令人怀疑。一旦经济成长不如预期,税收就会减少。在税基遭受侵蚀下,如果秋冬第2波疫情不幸重燃,纾困预算可能还得再增2100亿,「前任财政健全方案好不容易稳定的财政,又可能重新出现赤字,让后面政府倒楣。
不过政大财政系教授陈国梁认为现阶段政府举债仍在安全界限内,惟他还是提醒财经团队到位后,有两件税改要优先去做,一是21年未调的财划法要儘快修正,健全地方财务。不要像现在地方花100元有80元来自中央补助或是统筹分配税款。其他如营业税等加值税率应调高,拿来填补社会安全保险不足的漏洞,例如劳保基金。还有像是对机车族不公不义的货物税也要赶紧修正。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