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已经超过两轮(28天)零本土病例,加上天气突然暴热,戴了这么久的口罩,还要再戴多久?现在乘坐大眾运输工具还是规定要戴口罩,没戴会上不了车,但有些县市已经开始自行有限度解禁。

●澎湖、嘉义有限度解禁 户外、校园可以不用戴口罩

随着疫情趋缓,国内已连续1个月无本土案例,不少人也开始关心「后疫情时代」如何好好生活的问题,尤其最近天气愈来愈热,很多人已经开始反应「太热了,口罩根本戴不住啊」,甚至因太热而出现「露鼻族」、「挂耳族」等口罩乱象。

针对口罩问题,其实有不少县市单位已陆续在讨论、研拟如何有限度的解禁,像交通部先前就有提出公共运输分阶段的解禁计画,包括初期移除社交距离、降低消毒频率,到中期可以取消强制戴口罩等,但目前仍未有确切实施日期。

(大眾运输工具如捷运、公车等为了防疫,要求搭车必须戴口罩。图片来源:贺桂芬)
(大眾运输工具如捷运、公车等为了防疫,要求搭车必须戴口罩。图片来源:贺桂芬)

这周,有些县市也开始陆续宣布取消强制戴口罩的规定,像澎湖县已宣布户外可以不用强制戴口罩,嘉义县则是开放校园不用戴,连个案数较多的新北市,市长侯友宜今(13)日也表示,室外能否解除口罩规定,要看磐石舰过后28天的结果,预计周五可以宣布是否松绑,但室内还是要戴。

(澎湖县宣布13日开始户外不用强制戴口罩。图片来源:澎湖县官方Facebook)
(澎湖县宣布13日开始户外不用强制戴口罩。图片来源:澎湖县官方Facebook)

●何时能解除口罩规定?专家:建议再观察1~4周

部分地区陆续有限度解除口罩规定,那其他地区和全国呢?对此,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秀熙11日时指出,虽然台湾的累积发生率曲线持平已达2周,但最好再观察1周,才是比较好的解封时机。

台北市立联合阳明医院胸腔内科医师苏一峰也表示,国内疫情虽已日趋平稳,但仍会受国外疫情影响,「台湾防疫虽然做得好,但相对感染系数较低,是群体免疫力较差的国家,不得大意。」因此苏一峰建议,可再观察约1个月,看情况陆续松绑。

不过苏一峰也说,对于一些确诊个案较少、人口流动率较低、较少境外移入的地区,如最近已开放口罩规定的澎湖县、嘉义县等,地方首长的确可以视情况提前松绑,减轻民眾压力。

●室外可用距离取代口罩 布口罩也是夏天不错选择

后防疫时期,除了有限度的解除口罩规定,民眾自己又可以怎么做,来兼顾安全与生活?专家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室外可用社交距离取代口罩

苏一峰表示,口罩主要是防范社区传播,但台湾目前社区传播的比例较低,还是以境外移入的案例为居多,因此在室外空间只要能保持1~1.5公尺的社交距离,口罩可以适时拿下。

2.户外运动可以不用戴,室内用人流管制取代口罩

过去有人反应,有些健身房会规定要戴口罩运动造成不便,先前也有戴口罩运动造成猝死、肺破裂的案例,对此苏一峰表示,运动时的汗水与飞沫反而会降低口罩的过滤效果,建议像健身房等容易有群聚的室内空间,可用人流管制来取代戴口罩;户外只要不是会过近接触的运动(如打篮球等)也可以不用戴。

3.透气吸汗、易清洗替换,布口罩也是不错选择

苏一峰说,布口罩有透气性佳、吸附汗水、易清洗替换的优点,是天热时的不错选择,可随身多带几个做替换,且过去食药署也曾表示,对于以飞沫和接触为主要传染途径的新冠病毒,布口罩的确具有防护效果。

先前在个人脸书分享一系列布口罩文章,大安妇幼医院麻醉医师陈冠廷也建议,如果是自制布口罩,可选用40支棉或60支棉,这类布料较细致透气,通常用于衣服或裙子的里布,制成布口罩很适合夏天使用。

(布口罩有透气性佳、吸附汗水、易清洗替换的优点,是天热时的不错选择。图片来源:陈冠廷医师提供)
(布口罩有透气性佳、吸附汗水、易清洗替换的优点,是天热时的不错选择。图片来源:陈冠廷医师提供)

●秋冬可能有第2波疫情?口罩该储存留用吗?

口罩解禁,使用量应该会减少,但也有人提出疑问,「听说秋冬可能有第2波疫情,加上之后也可能有肠病毒、流感等,现在口罩还不能自由购买,那是不是该储存以备之后需要?」

对此,台湾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黄立民表示,的确有这个可能,先前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提到的「西班牙流感」就是最好例子,黄立民推测,以目前情况持续好转来说,接下来可能会陆续开通国际航班,以致境外移入的风险增加,再加上秋冬第2波疫情等诸多可能,口罩这道基本防线的时间还是会拉长,适时储存留用是可以的。

延伸阅读:

文章来源:※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口罩 #规定 #布口罩 #建议 #苏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