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作息是否正常,往往是健康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欧洲心臟病学会》(ESC)刊载的研究显示,较早的睡眠时间与较低的心臟病风险有显着关联。
●早睡早起较健康? 研究称心血管风险少24%
该研究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的88,026位受试者资料,平均年龄为61岁左右、年龄区间为43-79岁,其中58%为女性。测试方式是用腕带式感测器在7天内搜集受试者睡眠开始与结束时间,并引领受试者完成健康与身体状况评估调查。
此外,研究团队亦为受试者进行重新诊断,项目包含心臟病、心臟衰竭、与缺铁相关的心臟病、中风与暂时性脑缺血等疾病。在平均5.7年的访谈期间,3,172 名受试者 (占总体之3.6%) 被发现罹患上述心血管疾病。
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时间落在「午夜之后」的受试者,心血管相关发病机率最高。相反地,睡眠时间介于晚上10点至11点间的受试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显着降低。比起晚上10点至11点入睡的受试者,晚睡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12%;与晚上10点前即入睡的受试者相比则提升24%。
●12点过后才睡 恐打乱生理时钟增心血管风险
如果以性别作为分析基准,该研究显示女性增加心血管风险的可能性更高。研究主要作者、英国艾希特大学系统神经科学高级讲师David Plans表示,可能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有关。
内分泌对昼夜节律紊乱的反应具有性别差异,也可能与受试者大多为停经后的妇女的年龄有关。从文献回顾可发现,停经后妇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幅增加。
Plans指出,从研究结果来看,规律且在固定时间上床休息,对于心血管健康而言可能是负担最小的作法。特别是午夜12点过后入睡,容易打乱人体的生理时钟,迫使身体重新适应不同的作息型态,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不利因子。
不少研究皆指出人体的昼夜节律,有助于调节身心灵状态,并与排毒、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重要关联。虽然无法从研究中得知,为何心血管疾病与睡眠时间有关,但各种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固定的生活作息,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那些习惯晚睡、轮班工作者的潜在伤害,更值得个人与政府提高重视。
David Plans指出,虽然尚无证据解释心血管疾病与睡眠时间的因果关系,但睡眠时间过短,可能是潜在的心血管风险因子。
单以女性来说,荷尔蒙对于昼夜节律的影响,以及停经后身体荷尔蒙所带来的变化,恐使心血管疾病的致命风险增加。提醒人们,维持规律作息、并在固定时间点起床,对各年龄层尤其中老年人相当重要。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