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人类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根据卫生福利部107年死因统计,心臟病是台湾民眾第二号杀手,平均每24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臟病。陈嫚羚营养师在脸书粉专提到,大部分的心臟疾病可靠饮食预防,并分享护心饮食攻略,另外,加工肉品及添糖类食物应少吃,恐会增加中风和心臟衰竭等疾病风险。
陈嫚羚营养师在脸书粉专「营养嫚嫚说-嫚嫚 营养师」指出,超过一半的心血管疾病,有机会透过饮食预防,不过到底该怎么吃呢?每天应摄取800克的蔬果,蔬菜是3碗的份量,约500至600公克,可选择菠菜、地瓜叶、莴苣等绿叶蔬菜、十字花科的花椰菜或葱属植物,或是大番茄、红萝卜类的黄橙红色蔬菜,另外,蔬菜中的膳食纤维、镁、钾、类黄酮、类胡萝卜素都对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而水果一天则摄取2颗拳头的分量,约为200至300公克,过去曾有一项研究发现,吃水果与不吃水果的人相比,每天吃水果与收缩压降低4mmHg相关,也能降低40%心血管死亡率的风险,因此建议民眾吃水果时,可选择富含花青素且醣份也较低的莓果类,例如草莓、蔓越莓、蓝莓、黑莓、覆盆子等。
不只是蔬果,每天需摄取的全榖杂粮约225克,分量约1.5碗糙米饭、2碗藜麦麵、2.5颗小型全麦馒头,或11汤匙大燕麦片,根据统计显示,每天吃1至2份全谷杂粮,可降低10%至20%冠心病风险。除此之外,每天坚果类食物应摄取15至20克,约为1汤匙分量,因为坚果含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维生素E、钾、镁和植化素,适量摄取可帮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总胆固醇水平。
而在摄取营养时,最好以豆鱼蛋肉植物性优先,豆类食物每日摄取100克,能降低冠心病风险10%,而豆类则可提供膳食纤维、蛋白质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例如植物固醇,研究发现摄取量与总胆固醇、三酸甘油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而且每天吃约80至100公克的鱼,能降低10至20%中风及心臟衰竭风险。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食物会增加心臟疾病的风险,例如香肠、火腿、肉松、热狗、培根、肉乾、贡丸等加工类食物,每天食用超过70公克,约1个掌心的大小,患癌风险增加15%,中风和心臟衰竭风险增加25%,而红肉及内臟类食物,每天食用量最好不要超过150公克,约2个掌心大小,恐会增加10%至20%冠心病、中风及心臟衰竭风险。
有些人喜欢喝饮料、吃甜食,但这可能会增加身体负担,建议民眾避免喝含糖饮料、蛋糕、饼乾、甜点、麵包等精致醣类,有研究显示,每天喝添加糖饮料500毫升,会增加冠心病风险35%,因此每周频率应小于2次。另外,芶芡类食物、加糖的酱料也不要吃多。若想吃零食,建议选择80%以上的黑巧克力,每天吃约3至5小片,因为黑巧克力中含儿茶素,具有心臟保护作用,包括降低全身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但不可选择浓度小于70%的巧克力,里面通常添加过多的糖,反而会造成身体负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