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已迈入高龄社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300万以上,老年性听力障碍的问题更是值得关注。老年性听力障碍多半是因年龄增长所产生的生理退化现象,或其他外在因素造成听觉器官加速老化所导致。
老年性听力障碍发生的年龄大约从50岁开始,文献指出,50岁至65岁的年龄层中,有1/4的人开始出现经微的听力障碍,刚开始的听力障碍属于非常轻度,很多人不会留意;过了65岁,大约有1/3的人的听力会越来越差,最明显的是电视声音或讲电话听不清楚,经常问:「你说什么?」有些类似的声音会混淆,例如数字4与10分不清楚,这时自己或家人才发觉听力退化了。
再年长一些,70岁以上,40%的人有听力障碍;85岁以上的人,则有一半以上会出现听力方面的问题。如果依人口比例推估,台湾目前约有100万的老年听损人口,为数眾多。
台北荣总医院耳鼻喉头颈部耳科医师黄启原表示,影响听力的原因很多,听力障碍分为传导性、感音性、混合性、中枢性等类型,其中以感音性的患者最多,常见的原因则有噪音刺激、先天性听损、自然衰老、感染、药物作用及肿瘤等,一般情况可以配戴助听器改善,极重度者则需要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失智风险高外,忧郁、焦虑跟着来
听力不好,除了会影响认知功能、提高失智的风险之外,根据统计,有高达75%的听损长者不敢出门,因此,会变得越来越忧郁。根据美国的研究显示,听损未戴助听器的人,得到忧郁症或容易悲伤的比例,比配戴助听器的人多出了50%。
许多老年人重听以后,常发生心理上的问题,或如前述发生大脑认知功能衰退,甚至会加速失智风险,例如疏离亲友、拒绝社交、忧郁压抑等,有些人还会产生被害妄想症,觉得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或背地设计陷害自己。
此外,听觉不好也会造成焦虑,因为与别人无法好好地沟通,对自己越来越缺乏信心,因此,绝对不要以为听力衰退是自然老化现象,就不去理会,而应该要积极寻求治疗。
文章来源:本文由《常春月刊》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