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長篇小說《西遊記》講述唐僧與徒弟孫悟空、沙悟淨、豬八戒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出場的角色家喻戶曉,尤其孫悟空更被不少國家改編成動畫、影視作品,可以見得他的高人氣。不過歷史上真的有一名高僧也叫做「悟空」,由於2者的經歷極其相似,因此被猜測很可能是孫悟空的原型人物。

根據《梨視頻》報導,唐代高僧圓照編撰《貞元釋教錄》,其中有一篇文章名為《悟空入竺記》,詳細記載了僧人悟空的相關事蹟,其俗名為車奉朝,自幼習武,原本是一名唐代將領,並在天寶十年(西元751年)奉命隨張韜光等40多人出使西域,從西安出發,途經甘肅、新疆、阿富汗地區,最後抵達印度北方的喀什米爾。

然而當至德二年(西元757年),使團要返回長安的途中,車奉朝因為身患重病而留在健陀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休養,並在患病期間發願,「如待病癒,願落髮為僧」,所幸他的病很快就痊癒,車奉朝也依約皈依佛門,拜當地三藏法師「舍利越魔」為師,正式剃度為僧,法號為「法界」,此後就跟著舍利越魔學習梵語,並前往罽賓、天竺等國訪師問道,研學佛法。

幾年後,車奉朝因為思念故鄉與親友,向師父提出返唐請求,舍利越魔憐憫他的思鄉情緒,於是贈送給他三部梵文佛經和佛牙舍利一枚,同意車奉朝返唐。他一路上走走停停,期間還和其他僧人合譯師父贈送給他的《十力經》、《十地經》和《迴向輪經》。

直到貞元六年(西元790年)才終於抵達長安,當時的皇帝唐德宗命他住在長安章敬寺釋經傳法,並賜法號「悟空」。從他離國到歸國,前後共計40年,當時他年逾60歲,父母、子侄、家人都已不在人世,而車奉朝於永和七年(西元812年)圓寂,並在他的葬身之處建立振錫寺和悟空禪師塔紀念。

#孫悟空 #車奉朝 #悟空 #西遊記 #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