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登場,蔡英文第一時間強硬提出「傷害民主」說,隔天軟化為若當選總統「不排除蔡習會」,第三天立法院民進黨團又發出強硬訊號,對馬習會畫出8條紅線,不准就「兩岸同屬一中」、「一個中國」、「一中框架」、「一國兩府」、「一國兩區」、「軍事互信機制」、「和平協議」或「階段性政治關係安排」等政治性議題,進行任何形式之磋商、談判、簽署文件,或發表共同之新聞稿、聲明等。

第一天強硬是膝射式反應,次日是台灣、大陸乃至國際社會幾乎一面倒對馬習會的正向肯定,讓民進黨彎腰低頭;第三天顯然出於選舉利益的考量。民進黨應對馬習會的舉行竟然顯得張惶失措、進退失據,不得不令人擔心,民進黨真的對重新執政準備好了嗎?民進黨不能輕忽,和平既是普世價價,也是普世心願,蔡英文與民進黨不要錯估民心對和平的期待,更不要錯判兩岸政治情勢,認為是國共聯手「偷襲」民進黨,企圖顛覆大選選情。

首先,為什麼原本已經破局,各界均不看好的馬習會,竟然挑在馬英九總統聲望低迷、國民黨敗勢已定的此時,峰迴路轉敗部復活?以習近平的強勢政治風格與決斷力,應非示好國民黨,為國民黨低迷的選情加分,更非視馬英九為政治夥伴,在馬卸任前為他的歷史定位加持。習近平有自己的政治進程,他的目標非常清楚,除了要對國際社會與台灣人民釋出和平的訊息外,蔡英文與民進黨其實是更主要的目標。大陸決策階層大致已斷定,蔡英文將贏得總統大選,在這個判斷基礎上,習近平決定化被動為主動,透過馬習會的舉行,向蔡英文與台灣人民釋放政治訊息。

首先,習近平透過「領導人對領導人」的會面,拉出「對等」的對談主旋律,這樣的對等,投射出一個兩岸領導人未明說,但卻實質上藉由對等會面具體實踐的兩岸定位:「一國兩府」。這是正確而有智慧的定位,「一國兩府」若能進一步推展,將有機會紓解過去台灣人民的被矮化、打壓的疑慮。兩岸若能以「一國兩府」為舵,為兩岸關係定向航行,透過適當溝通與釋疑,將有機會消解甚至翻轉這2、3年,在台灣內部日益高漲的反中氛圍。

習近平理解,他最需要擔憂的不是蔡英文當選,而是蔡英文若當選後,台灣將形成三層新形勢:領導人傾獨、民進黨傾獨、台灣社會年輕世代傾獨。這對大陸的國家認同定位必然不利,也會威脅到大陸目前積極布局的和平戰略,對此,他必須採取行動。

而這三層傾獨的氛圍之所以形成,歸根究柢,是源於大陸方面仍不放棄對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進行壓迫,致令台灣在國際社會正常化參與的持續挫折。這樣的挫折感必須有出口,台灣人民便把不滿指向挫折源:中共打壓,並連帶擴及主張、也努力與中國大陸建立良好關係、推動和平交流的中國國民黨。

解鈴還需繫鈴人,要消解這三層次的傾獨乃至反中的氛圍,大陸必須釜底抽薪地面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事實,並在這個事實的基礎下,協助台灣取得台灣人民最在意的國際空間。這就是「一國兩府」最重要的意義。兩岸領導人對等的會面,即便雙方未標舉「一國兩府」的名詞,卻已經是「一國兩府」最具體的實踐。

這個新框架不但顯現習近平的智慧與高度,也同時考驗著蔡英文的智慧與高度。也可以這麼說,這也將是即將勝選的蔡英文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馬習會已可說是習近平在此階段對兩岸新情勢,最大善意的出手,如用通俗的語言來形容,這已經是習近平政治善意的「極限梭哈」。最大善意若沒有相應的得到回應,就會成為政治上的最大反作用力,回頭衝擊蔡英文執政下的兩岸關係。

因此,蔡英文如何回應習近平的政治訊息,是非常關鍵的,回應得好,則馬習在「一國兩府」的新默契下會面的框架,不但蔡英文可以延用,習近平說的「地動山搖」也不會發生。相反地,若是蔡英文的回應失準,則不但會錯過這開啟「紅綠新和平時代」的歷史機遇,兩岸關係也將至於險境。

如果習近平透過馬習會要傳達的是一個實質上「一國兩府」的兩岸新定位,民進黨若願意同步調整,以之做為民進黨在兩岸關係的終極定調,讓紅綠在「一國兩府」基礎上達成共識,那麼,我們認為,在兩岸共同攜手續進的新氛圍下,即便民進黨執政,台灣經濟、兩岸關係仍大有可期。

#馬習會 #蔡英文 #民進黨 #習近平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