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6年,在總統艾奎諾三世主政下,菲律賓經濟翻轉,成長率平均達6.2%,交出1970年代以來最漂亮的成績單。僅管如此,該國逾26.3%的人民仍生活於貧窮線下,下任總統能否促使經濟持續強勁成長,且全民雨露均霑,是一大挑戰。

菲律賓原有「亞洲病夫」之稱,但從2010年到2015年,菲國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6.2%,讓世界銀行稱讚它已成為正在崛起的「亞洲小虎」。菲國政府甚至訂定今年的成長目標為6.8-7.8%。

現今市場正在觀望,下任總統能否繼續帶領菲國經濟起飛?艾奎諾三世的接班人是否繼續打擊貪汙,以及解決長期交通壅塞與基礎建設不足問題等?

有些專家認為,不管誰當選菲律賓總統,菲國經濟依舊會表現亮眼。渣打銀行的亞洲經濟學家傑夫.吳說,菲國的經濟成長有基本面支撐,主要受到家庭支出、海外勞工匯款增加,以及新興服務業發展的帶動。

菲律賓大學經濟學家狄歐科諾也看好菲國的經濟前景。他表示,新總統上任後頭3年,不排除有6%的成長,並駁斥菲國這波經濟榮景是艾奎諾三世因素的功勞,他認為外商直接投資和菲律賓海外勞工匯款才是主因。

雖然有些分析家警告說,選舉帶來不確定性,可能嚇跑外資。傑夫.吳乃則較為樂觀,他說,菲律賓曾歷經嚴重金融風暴,可是目前仍是亞洲成長最快速的國家之一。

儘管經濟成長亮麗,艾奎諾三世卻無法讓全民雨露均霑,窮人依舊過苦日子。2012年時,菲國的貧窮率為27.9%。菲律賓經濟發展局統計,2015年上半年,全國仍有26.3%的人生活在貧困中。如何讓更多人在經濟成長中受惠,將是下任菲國總統面對的挑戰。

菲國貧富差距擴大,也讓專業人才對返國服務卻步。大學畢業生麥可過去擔任人力資源主管,但因薪資待遇太差,他決定辭掉工作與他的母親一同到市場賣菜,他表示:「我們這裡沒有任何工作機會。我冀望新總統能為年輕人開創更好的工作機會。」

自從1970年代以來,陸續有數百萬菲律賓人成為異國勞工,估計迄今約有10%菲國人口在外國工作、生活。海外菲工是菲國經濟的主要貢獻者,光是去年總計自外國匯回菲國25億美元。近年來,這種「人才外流」趨勢已開始扭轉,海外菲勞在2011年突破1040萬人,較2005年大增近50%,但隨後人數有下降之趨。

#菲律賓大選 #艾奎諾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