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與研究人員對於如何治療冠狀動脈變窄、但並未出現急性症狀的患者向來抱持不同看法。最常見作法是安裝心臟血管支架或實施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但最新研究指出,透過藥物治療或改變生活習慣的效果可能一樣好。

此研究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全名為「藥物與侵入性方法療效的比較研究」(Ischemia,亦有「缺血」之意)。

該研究調查時間長達4年、研究對象來自37國的5,179名患者,這些受試者患有中等至嚴重程度的心臟缺血。

受試者被分成兩組,一組接受手術與藥物治療,同時要求改變生活習慣,另一組僅服藥並改變生活習慣。研究者試圖查明兩組人馬在以下五種情況是否有所差異:因心血管疾病致死、心臟病發作、心跳停止經急救復甦、因胸痛入院、因心臟衰竭入院。

結果顯示,兩組人這五種情況的發生機率並無顯著差異。但在追蹤六個月後,接受手術組心臟病發作的比例為5.3%,高於僅服藥治療組的3.4%,原因可能是手術引發併發症。

而四年後,接受手術組心臟病發作的比例為13.3%,低於僅服藥治療組的15.5%,原因尚待後續調查。

該研究亦指出,接受手術組在心絞痛或胸痛症狀緩解的效果高於僅服藥治療組。約有一半的胸痛患者在手術後症狀消失,但服藥治療與改變生活習慣的人胸痛改善比率僅有兩成。

主導該研究的紐約大學教授霍赫曼(Judith Hochman)表示:「降血脂藥物史塔汀(statin)與阿斯匹靈的重要性不如小覷。我們必須更深入了解如何降低生活風險因素,但要求民眾改變生活習慣並非易事且難以持續。」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