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總統大選進入法定程序的競選階段,中國特工干擾、反中親中較量、媒體相互廝殺、真假民調攻防,都已取代治國理念辯論,成為當前選戰的決勝主軸。綜觀最新情勢,攸關台灣政局發展的三個關鍵面向,在未來幾周,將是最後選局的決定性因素。

一、中美關係脫鉤與掛鉤的逆轉程度:中美之間的全面戰略競爭,原本是崛起大國與第一霸權強國之間「修昔底德陷阱」的宿命,中美兩國從相互依存、既聯合又鬥爭,當前已快速演變為激烈交鋒的貿易戰、科技戰,中美「脫鉤」甚至成為雙方決策幕僚熱議的戰略選項。

台灣處於中美戰略競爭的敏感地位,這次大選正值中美戰略攻防過程,美方對台美關係的調整、對台軍售的提升、美國艦隊在台海、南海水域航行頻率增強,甚至近日刻意主導美澳情報系統操作中國特工介入台灣選舉等國際宣傳,都是美方對中國「新圍堵」的操作手法。

美方這次對台灣大選的政黨傾向性,比歷次大選的政治表態都來得更為公開鮮明。川普政府期待台灣維持一個符合美國印太戰略布局、親美抗中的獨派政權,既可牽制北京走出西太平洋的戰略東擴,只要中美衝突升高,台灣議題隨時可以運用作為中美談判的策略性工具。

二、香港社會戀殖與反殖的衝突力度:香港近來經歷民主示威與街頭暴亂,既反映港府治理能力的脆弱,也襯托出北京對「港人無力治港,又不敢貿然介入」的無奈處境。香港區選結果,本土民主派大勝,親中建制派慘敗,部分評論則解讀為戀殖與反殖勢力的較量結果。

從香港基層政治版圖的變動可以看到,「一國」體制正面臨嚴峻挑戰,「兩制」也出現治理危機。北京原計畫以香港的一國兩制垂範台灣,但近半年香港局勢持續惡化,讓原本在九合一選舉慘敗的蔡政府民調起死回生,更強化其反中抗中的競選主軸。

香港議題原是北京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之間的關係,但目前已演變成為國際關切、美國干預、台灣聲援的複雜態勢。尤其,從修例風暴以來,這股兼具反中、反共深層意涵的政治風波,加上川普已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將是台灣獨派借勢造勢最佳宣傳題材。

三、藍綠陣營親中與反中的對決氣氛:這次台灣大選受外部環境影響的因素格外複雜,包括持續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戰、急遽變化的香港情勢,與近來美澳媒體所渲染的中國特工介入台灣選舉等事態,這些重大事件的核心內涵,對訴求反中抗中的政黨提供了相對有利素材。

獨派政府為掩飾無力處理兩岸關係的執政弱項,反覆運用外部環境的有利議題,高舉抗中顧主權的競選訴求,意圖扭轉形勢;國民黨與韓國瑜則為了避免陷入親中的不利處境,藉由支持香港民主示威反對一國兩制,卻失去完整論述大陸政策的宣傳時機。

儘管現有國安法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或《刑法》規定,對維護國家安全與兩岸正常交流都已有健全規範,但民進黨政府為在選前建構反中抗中的競選氛圍,堅持推進所謂「中共代理人」與「反滲透」等立法修法作業,其主要策略考量就在激起親中與反中選民的攤牌與對決。

#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