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政變奪權,表面理由是質疑去年11月聯邦議會選舉舞弊,讓翁山蘇姬領導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囊括逾8成席次,但政變背後的真正原因則是,軍方不滿近年「軍文關係」逐漸失衡,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尤其擔心今夏正式退役後,既得利益會不保,於是借題發揮,推翻民選政府。
緬甸2010年結束近半世紀軍政府統治,自2011年起號稱進入民主化進程,但這是「有紀律的民主」(Disciplined Democracy),亦即是在軍方管轄下的民主化進程。緬甸政局的核心問題就在於,軍方與文官政府如何能在政治討價還價中,在政治鬥爭中,形成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權力分享)。
然而翁山的一連串做法,令這個軍文關係逐漸失衡。首先,翁山因為子女具有外國籍而無法參選總統,但她卻在2016年出任新設的國務資政一職,等同於國家實質領袖。其次,緬甸憲法規定,軍方在國會兩院均擁有25%保障席位,但2019年全民盟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成立修憲委員會,目的是削減軍方議員席次,雖最終被否決,卻已引發軍方強烈反彈。最後,全民盟在去年11月大選取得逾八成議席,更令軍方驚覺可能喪失很多權力。
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係於2011年接任該職,並與翁山共同制定過渡至民主政府的計畫。2016年敏昂萊延任5年,他今年滿65歲屆強制退休年齡,據知曾想以平民身分參選總統,以便能繼續利用職權確保家人坐擁豐厚的商業利益。然而,親軍方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在11月大選中僅取得33席,他至此便自知已無法透過選舉手段續保權力。
軍方一再抱怨大選存有大規模舞弊,顯然就是在向翁山釋放訊號,警告她別「整碗捧去」,忘了與軍方之間分享權力,但全民盟政府對此置之不理。緬甸軍方可能據此推論,絕不能讓全民盟展開第二個5年執政期,否則難保它不會再推動修憲。軍方與敏昂萊的政治利益一致,因此在新國會1日開議當天凌晨發動政變奪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