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環保署近日公布的「2020空氣品質監測年報」指出,雖然空氣品質近年來已逐漸改善,但指標汙染物從過去的PM2.5變成「8小時臭氧濃度」,對此,環團表示,臭氧的前趨物包括氮氧化物(NOx),但環保署現在卻仍補貼會產生NOx的燃油機車,應停止補貼,且要加強固定、移動汙染源的管制措施。
環保署「2020空氣品質監測年報」指出,包括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主要汙染物,在去年的年濃度皆創下10年新低,但統計發現,歷年測站臭氧年濃度變化卻呈上升趨勢。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祕書長曾虹文表示,臭氧前趨物為揮發性有機物(VOCs)、NOx,目前環保署雖然有意管制VOCs,但管制的期程、數量不如預期,此外環保署到現在還在補貼會產生NOx的燃油機車,「應該僅補貼電動機車」。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說,如果臭氧要有效降低的話,策略應包括工業鍋爐的改善,須要求加裝脫硝設備,降低NOx的排放,而老舊柴油車,目前也未強制加裝可降低NOx排放的尿素,政府若要降低臭氧汙染,應從這些面向做起。
針對燃油機車補助,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表示,今年仍補助7期燃油機車是因7期標準明年1月1日起才正式上路,現在補助是讓民眾提早更換,但明年7期標準上路後,不會再提供補助。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