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述而論,現階段施政團隊,在控制疫情方面相對其他先進國家,確有勝出,只是仍有諸多可議或提升空間,特別是限於國際政治現實,重中之重則為來自對岸之施壓,然此非今日始。無論如何,兩岸應將人民安全福祉列為施政第一順位,不只短期內,亦應為中長期政府基本之政策目標。現施政團隊在對岸施壓下,凸顯台美密切關係,是否正確?屬見仁見智問題。雖報載本年3月11日所發表「台美防災救援倡議活動:宣導教育-建立韌性-採取行動」聯合聲明,值得肯定,但是否持續刺怒對岸敏感神經?若無絕大多數人民共識,勢需執政團隊發揮智慧,採取對全民最有利決策。
記得蔡總統首次就職演說之表態,希望執政團隊謙卑、謙卑、再謙卑;要務實腳踏實地為老百姓服務。但進入第二任期仍掌握絕對多數民意基礎執政下,在花蓮普悠瑪火車意外後,再現太魯閣號重大事故。誠讓人痛心!另方面,在疫情肆虐而大陸與美國爭鋒之際,台灣動見觀瞻,實有必要針對施政團隊施予再教育,凡事確實檢討貫徹初衷。過往台灣成功發展經驗,仍有可保留學習之處,而學習對象存在於各行各業。就個人學習歷程,教育界頃過世之淡江大學第二任校長陳師雅鴻,乃是不可多得的典範。
陳師早年公費留學西班牙,攻讀國際法獲國家博士學位後整裝返國任教。曾任西語系系主任、訓導長、文學院長,最後出任校長。陳師為人謙卑不事矜誇,對非專長外語及其他領域,尊重專業,盡顯內斂。畢生奉獻於教育事業,致力培養國家政府所需西語人才,歷經五十載身教立言,可謂桃李滿台灣並及於拉美西國僑界。
可見教育為最重要施政之一環,一國一組織如出問題,往往可從最細微處窮其因,而教育人民如何謙卑學習,嚴謹探討,擇善固執,正是改變人民福祉不二法門。猶記得四十年前入公部門受訓期間,當時新聞局副局長戴瑞明先生表示:兩岸競爭的是以不同的生活方式,何者讓人民生活較好。近四十年過去,三民主義雖沒統一中國,孫中山先生卻得到對岸的肯定,且兩岸似已主客易位。教育人民,飲水思源,誠不重哉!
以兩岸現階段經濟社會緊密之關係,台灣對大陸經貿人力之依存度再也回不到反共抗俄時代,而最終此種無法割捨的局面,或許只能在競合中提升各自人民福祉上見真章,逆勢而上不如順勢而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