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出口國收成減少,導致全球小麥市場供應吃緊,是推升全球糧食價格主因。圖/美聯社
全球主要出口國收成減少,導致全球小麥市場供應吃緊,是推升全球糧食價格主因。圖/美聯社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4日(周四)公布,由於穀物與蔬菜油等糧食價格大漲,10月全球糧價指數為連續第3個月上揚,並刷新10年高點。以去年同期相比,10月全球糧價指數躍升31.1%;若與前月相比,全球糧價指數上揚3%。

FAO全球糧價指數追蹤全球最多交易糧食商品的國際價格,該指數在10月上升至133.2點,創2011年7月以來最高。9月全球糧價指數由原公布的130點下修至129.2點。

過去一年以農糧產品漲勢最強,歸因於產量下降以及需求旺盛。FAO表示,10月FAO穀物價格指數較9月大漲3.2%,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22.4%。

在穀類之中以小麥走勢尤其強勁,10月價格月增5%,不但寫下連五個月增長,並創2012年11月以來最高。此外玉米與白米的價格也勁揚。

FAO提及,全球主要出口國(尤其是加拿大、俄羅斯、美國)收成減少,導致全球小麥市場供應吃緊,是推升價格主因。

小麥價格在11月登上新高峰,美國期價升抵2012年以來最高,巴黎即月期價飆升新紀錄,因進口需求旺盛。

FAO表示,由於馬來西亞勞動力短缺衝擊產量,使得棕櫚油價格進一步上漲,支撐10月全球蔬菜油價格締造新猷,較9月大漲9.6%。

不過全球糖價在10月出現下滑,月減1.8%,結束先前六個月的漲勢。除此之外,肉價也連續三個月趨緩,歸因於來自中國的採購量減少而帶動豬肉價格下滑,另因巴西牛肉出現狂牛症疑慮,使牛肉價格也跌落。

FAO另指出,由於全球供應短缺促使買家積極收購供應以提升庫存,乳製品價格連兩個月上漲。

FAO並宣布調降今年全球穀物產量預估,由一個月前估的28億噸降至27.93億噸,這主要是反映伊朗、土耳其、美國小麥產量下滑的預期。

#蔬菜 #FAO #全球糧價 #小麥 #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