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陸的「滴滴出行」宣布要從美國紐約交易所啟動下市,改到香港掛牌,其代表的意義及未來的影響,值得各界注意。

滴滴是全球最大的叫車平台,在大陸就已擊敗過全球叫車平台先驅的「優步」(Uber),活躍用戶數超過3億多,遠遠超越優步的1億多,滴滴也曾被視為是大陸科技與新創領先其他國家的代表作。

去年6月底,滴滴在美國掛牌上市,募資40億美元,被視為繼阿里巴巴之後,另一個成功在美掛牌的大陸科技企業。不過,讓外界意外的是,滴滴掛牌不到2天,大陸網信辦就以「資訊安全」為由,祭出了多項懲罰,半年後滴滴終於認清現實,決定下市回香港掛牌。

滴滴會出問題,主要是未察覺中美之間的關係、氣氛早已迥異於幾年前,中美敵對情勢有增無減,雙方對所謂的資訊安全與保密採取更保守、嚴格的標準。

美國在川普政府時期,以避免中方掌握美國人的數據資料等資安為由,強制要求中企色彩的TikTok賣掉,大陸也為避免機密資料被「看光光」,禁止有許多攝像頭的特斯拉汽車進入軍營等機密處。

因此,號稱可掌握許多民眾、甚至包括官員行蹤的滴滴赴美上市,在必須由美國監管、甚至有義務提供公司資訊數據給美方單位的情況下,大陸當然要出手阻擋;更別提官方早已警示勸阻,滴滴仍執意赴美上市的作法,顯然是心存僥倖,以為低調上市造成既成事實即可過關,結果惹惱官方,受到嚴懲並不意外。

經此事件後,大陸科技企業赴美掛牌勢必會大幅減少、甚至全面凍結;更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在此較勁的過程中,是否會在有意無意間,把中美推向「金融脫鉤」?

#大陸科技企業 #中美 #大陸 #美國 #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