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物價飆漲民怨沸騰,行政院物價聯合稽查小組終於出動,但初步只是帶回一些資料,看來最後恐是不了了之收場。這是因為漲價原因出在上游源頭,大動作查下游通路,必然事倍功半。這恐怕會是繼經濟部促賣場設「抗漲專區」遭譏「促銷專區」後,再度「虛晃一招」。

當CPI年增率數度破2時,經濟部拿出的抗漲方法是,協調大賣場都設「抗漲專區」、「平價專區」。但這政策被民眾譏為「促銷專區」,業者只是把本來各區促銷商品,集中放置在同一個貨架上,既可對官方交差,也可順勢促銷賣相較不好商品,何樂不為。實際上,物價該漲的仍在漲,設專區無異只是「掩耳盜鈴」,假裝聽不到。

現在萬眾期待的物價稽查小組終於出動,看似浩浩蕩蕩,但在業者打出疫情與原物料不得不漲的悲情牌後,這波稽查行動最終難逃「虛晃一招」,無疾而終。

這是因為這波物價飆升,除了基本工資要調因素外,主要是國際塞港、供應鏈斷鍊、油氣黃小玉價狂飆因素,屬於輸入性通膨。既然上游的成本上升,餐飲、零售業調高商品價格,是自由市場必然結果。

因此物價小組把重點放在下游通路,自然查不到甚麼不合理漲價情勢。既然下游有理由是反映上游成本,那政府公權力方向,不是應該放在上游供貨與中間商,積極查處有無胡亂抬價、中間盤剝惡狀嗎?

廠商合理調價,政府管不了,只能祭配套協助民眾。至於物價亂炒,則行政單位不能只是「查價」了事,也不能搞錯方向,否則只是「治標不治本」,無助解除民怨。

#虛晃一招 #抗漲 #上游 #稽查小組 #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