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城發展開墾始於300多年前的暗街仔「第一街」,當年先人王世傑以此處搭寮居住,幾步路之外的中央商圈與北門大街約莫就是最早發展的「商圈」,其中「西市仔」近年長期隱沒建物後方暗巷,去年由中央商圈、社規師、青年建築師聯手巧妝,搖身變成最夯的網美打卡點。
位於新竹市西門街第三信用合作社的「西市仔」後巷,長年來是昏暗不起眼的小巷,但其實這裡距竹塹城發源地僅百餘公尺,更是竹塹城最早發展成形的商圈所在地;但1990年代後因消費區塊轉移,又位於建物後方,逐漸被人們遺忘,然而其建築外交錯的逃生梯極具特色,長久以來成為當地的小地標。中央形象商圈促進會理事長呂正祥及市議員陳建名認為,該處長期隱沒於暗巷相當可惜,因此帶領社區改造。
活化後巷 童趣鞦韆加分
在青年建築師巧思設計下,將灰暗牆面變成簡約的「社區小櫥窗」,老舊後門則改為童趣十足的「鞦韆」與「小綠門」,搭配原有三信的樓梯天際線,讓人彷彿走入繪本世界。
不少土生土長的5、6年級生說,小時候來到中央商場、中央市場周邊覺得很熱鬧,但因時代變遷逐漸沒落,如今再回到後巷,看到改造後的鮮明彩繪造景、鞦韆等裝置藝術,整個地方好像活了過來,兒時記憶也再湧上心頭。
呂正祥說,「西市仔」泛指現今的中央市場、中央商場、西門市場,該地是「50年代的巨城」,是當年全市最熱鬧的地點,不僅有最火紅的餐廳,還有各類生活百貨,更有特色老布行、
裁縫、鞋店等,新竹人要結婚都會來
此處大採購;在時代更迭下,市場雖仍有人氣,卻不復見當年繁華,希望「西市仔」活化後,能夠再次延續在地文化。
市集新創 再現新竹風格
新竹市政府也表示,未來將在「西市仔」繼續加入傳統市集新創、旗袍印象、訂製西裝、餐飲業等整體規畫,預告「西市仔」將強勢回歸新竹生活,再現「古老又時尚」的新竹風格。
此外,西市仔正對面的「建國公園」,近年也積極改造軟、硬體,欲找回1980年代的復古風情,市府還特別舉辦懷舊復古趴,安排經典老歌演唱、骨董車、柑仔店、古早味美食和懷舊市集,還要求大家穿上復古衣著與會,讓人彷彿走入時光隧道。
建國公園 保留特色紅磚
商圈指出,位於西門街的建國公園約1500平方公尺,是舊城區珍貴的核心綠帶,又處信仰中心關帝廟、中央市場與新竹生活美學館中心位置,地形為三角形狀,是民眾口中的「三角公園」。
市長林智堅說,建國公園位於舊城商業中心,周邊人潮絡繹不絕,在他小時候,阿公常帶他到市中心買玩具跟吃的,幾乎都會經過建國公園,一草一木都是他兒時記憶的一環。
但隨著時間流逝,公園疏於整理而變得陰暗潮溼,整修後保留原有紅磚特色、新增座椅及照明,讓全新的建國公園更為舒適也保有復古風情,盼吸引年輕人和長輩重新駐足。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