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旅行公會理事長駱炫宏指出,以觀光立國做為國家發展核心戰略的日本,對於觀光產業的補助從疫情開始至今,維持著八~九成的薪資補貼、房租補貼、以及低利貸款,真正做到了「觀光立國」。而台灣旅行業配合邊境管制及入出境組團禁令,營收減少九成,即使政府給予四成薪資補貼,業者仍然要負擔8成的費用(含勞退健保費)以及房租水電等管銷費用。
旅遊從業人員從疫情前的4.2萬人降到現在的3.1萬人,根據勞動部無薪假統計旅行社占了近半約8,700人,實際執業人數不到一半,近2萬人是僅留有勞健保、卻得到處打工自力更生。
駱炫宏表示,國內經濟一片大好,政府稅收超徵4,034億元、年增8.6%,然而這個差距,不在於旅行社不夠努力,也不是因競爭力不夠,而是政府的管制,旅行業從業人員皆成為了抗疫英雄,也成了最無辜的一群受害者。這些從業人員即便是一小部分也有數萬人,事實就是 「用1%人的犧牲,成就99% GDP的成長」。
駱炫宏指出,政府給旅行業的願景是,台灣要從「防疫大國」轉為「觀光大國」,積極思考疫後觀光轉型,如今卻淪為紙上談兵,真正挹注到旅行產業很少,疫情延燒僧多粥少,加上邊境解封尚無明確規畫,已被打趴在地的旅行產業去年9月後面臨紓困措施已收手,如同被放生,想續命只能自力更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