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在疫情及塞港衝擊下,原本最具效益的全球化供應鏈運作體系已受影響,宏碁集團創人施振榮14日就跨國企業推動建立區域化及本土化供應鏈,提出王道新解,呼籲應要符合巿場經濟的運作機制才能永續。

施振榮表示,由所有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的供應鏈,須掌握端到端的每個環節,才能對最終客戶產生最大利益,並體現供應鏈的價值。過往在全球化的發展下,為了讓供應鏈產生最佳效益,參與者在每個環節都會尋求全球最佳的合作夥伴。

但因為COVID-19疫情,阻斷了原本順暢運作的全球化供應鏈,跨國企業也開始思考如何縮短供應鏈、同時減少碳足跡,因此欲透過區域化及本土化的策略,建立起更堅韌及彈性的供應鏈。

以美國前總統川普鼓勵業者將製造搬回美國為例,施振榮指出,以全球化供應鏈來看,這並非最佳安排、也不符合效益成本,而是純政治考量下的策略,沒有從長計議,亦無法永續。他表示,要追求永續,就要以巿場經濟的思維出發,才能找到相對的利益平衡,能夠平衡,方能永續。

施振榮進一步分析,實體供應鏈從零組件到最終產品再到通路,不僅每個環節都有Lead time(訂貨到交貨的時間)的問題,每個零組件的Lead time也都不同,就終端系統產品而言,眾多零組件中只要任一個零組件缺料,就可會讓生產線停擺。此外,當Lead time時間拉長,預估量也會愈不準確,導致供應鏈準備太多或太少。

他以汽車產業出現晶片缺貨為例,在汽車產業提高需求後,晶片供應鏈配合重新調整需要時間,每一個供應環節及料件生產也都需要Lead time,無法及時反應,加上塞港也增加運輸時間的不確定性,加乘影響下造就了這樣情況。

另一方面,疫情也加速了產業推動數位轉型。與傳統有形的實體供應鏈不同,數位轉型下,資訊流與金流都數位化(無形的供應鏈),端到端之間是即時的資訊,沒有Lead time,效率也較過去的實體供應鏈更高。他舉例說,以電商平台為例,供應商與消費者之間,從時效到成本都與過去的實體生態不同。

施振榮也提到,歐美及日本都希望建立本土的晶片製造能力,施振榮指出,雖然是政治考量,由於晶圓體積小、單價高,都是空運,沒有運輸困難的問題,之所以透過補貼建立本土供應鏈,為的是建立基本的製造能力,確保在關鍵時刻不會受制於人,但為了國防與國安的無形價值,就要付出額外的代價才能利益平衡。

#宏碁 #供應鏈 #施振榮 #運作 #L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