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後。」如果戰國七雄中原大亂能肇因於遠古,俄烏戰爭自然更能溯源於冷戰終結而爆發在秩序崩解、暗主領政的此時。
30年前的確不是堯舜時代,但美國當時自信爆棚,單極領導全球。歷史的教訓:西方自由主義思維,類如福山觀點,能推向烏托邦;一系列的舉措失當,智者不取,乃至於俄羅斯的血腥豪賭。
從烏克蘭戰爭的發端,可以觀察到美國民主黨已經追隨共和黨,邁進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現實主義重新抬頭未必不好,但戰略的優先順序一定產生變化。2月24日俄國進兵,我當下解讀拜登總統的戰略優先順序仍然以選舉政治掛帥,堅持維護1年以來、國內進步派主導而為對抗氣候變遷所採納的內政綠能遊說,做為政治指引不變。
在這個指導原則下,美國聯邦不恢復油氣擴產,因此一則美國人民被行政國「監管八爪章魚」踩在腳下,繼續承受油價衝高(包括從俄國輸入的)及全面通貨膨脹,二則尊重歐洲從俄國進口油氣的需求以及北溪二號管線的俄德進程。
換言之,美歐不啻以支付高油氣價格,變相支持了俄羅斯的戰費去打擊西方所扶持過、鼓動過的烏克蘭!
這算是北約的毛氏「新矛盾論」嗎?老牌政治人物以選舉為體、外事為用,如此冷決,一目了然,貌似「內聖外王」的悖反。拜登的政策淨結果實際容許了俄國軍事入侵,攫取地緣政治利益(包括蘊藏量極為豐富的烏克蘭鋰礦),因此,他不久前在副總統任內親自介入如股掌的烏克蘭哀哉!且烏政府似乎隨時替換不妨!
隨著戰事的發展,我們進一步觀察到,拜登冷決的一大特色是做壁上觀,在背後「領導」。拜登如今不斷升高對俄國的經濟制裁,終於在3月8日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可聯邦監管仍然不支持油氣擴產),並且擴大對烏克蘭的援助,但是前因是烏誓死血戰,俄進兵受挫,威脅動用核武,北約立場丕變;德國主動叫停北溪二號進程,支持烏克蘭,形成西方團結在先;且民間制裁排山倒海,迅速蔓延。
更為關鍵的,是美國國內對拜登的烏克蘭政策初步反應很差。哈佛中心/哈里斯民調結果在2月26日發布,受訪者62%認為如果川普是總統,普丁不至於入侵烏克蘭,且59%認為拜登的軟弱導致俄國進兵。這個民調意味著美國的獨立選民板塊游離,構成為民主黨一大警訊。
目前世界對烏克蘭的局勢分析,一方面看見美國領導力的式微,另一方面便聯想到台灣。如果一旦台海有事,而且發生在拜登任上,他的戰略優先順序會是什麼?毫無疑問,拜登模式「以選舉政治為體,國際為用,兵略再次之,近乎外不王」,可就美國而言,最突出的差別在於對烏克蘭從無任何既定戰略概念涵蓋,而對台灣則「印太」具體。同時論及現實利益,美國固不能全脫鉤中國,可也明顯需要台灣。
現實主義大師米爾夏摩(J. Mearsheimer)近來鐵口直斷美國外交界的決策精英層,會決定大陸一旦攻打,美國便保衛台灣。愚見估計,決策傾向往往因人地時而存在變數,但如果決策精英層與拜登的戰略意見相左,極大的可能會壓倒拜登。(作者為南山維石執行長、律師)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