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收益本來就不佳,原物料價格近年漲幅大,農業資材如肥料也已漲價3至5成,雲林縣府行文農委會建請提高公糧收購價格,以回應生產成本增高。不過農糧署回函,水稻生產呈現供過於求情形,倘再提高公糧收購價格,將加劇生產過剩狀況。
日前中央銀行宣布升息一碼以抑制通膨加劇,雲林縣議員李明哲即在縣議會呼籲縣府,肥料、農藥、秧苗、人工什麼都漲,物價上漲對老農的損害很大,應未雨綢繆伸援手,維持其生計平衡,建請政府提高公糧收購價格。
縣府農業處行文農委會指出,水稻為台灣地區栽培最廣的主要食用作物,近年來生產成本漲幅過大,生產所得無法支應物價上漲,導致農民怨聲四起,殷切盼該會提高公糧收購價格。
農業處解釋,稻農占務農人口有相當高比例,物價漲幅波動甚鉅,生產資材及工資不斷上漲,稻農生產成本增加,相對收益減少,生計負擔加重。
不過農糧署函文表示,國人飲食習慣西化、外食選擇多元等消費需求衰退影響下,國內水稻生產呈現供過於求情形,折算糙米量每年超產約20萬公噸。
農糧署表示,水稻有公糧收購、災害穀收購、水稻收入保險等,為相對有保障之作物,倘再提高公糧收購價格,將加劇生產過剩狀況,影響稻農收益及稻米產業發展,且與推動「綠色環境給付計畫」輔導農民種植具競爭力轉作作物的目標背道而馳。
農糧署說,為利政策整體考量,尚不宜調整公糧收購價格或數量,請雲林縣府配合「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及基期年農地稻作四選三措施,輔導稻農轉作或契作無產銷失衡之虞的作物。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