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昨公布台灣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7.8%,雖然連21個月呈現50%以上的擴張狀態,但卻較上月回跌1個百分點;中經院表示,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的擴張速度趨緩,是PMI下滑的主因,俄烏戰爭的因素尚未完全反應,「景氣已經看到有些鬆動跡象」。
中經院院長張傳章指出,從這次調查來看,部分經理人已經開始憂心地緣政治風險,持續推升原物料價格,當成本攀升、利潤就會受影響,使未來半年展望指數回跌4.2個百分點,下滑至60.9%。
學者指出,俄烏戰爭帶動原物料高漲,貴金屬、能源等禁止出口,全球供應鏈受到波及,加上全球央行升息循環,若消費信心下降,製造業整體需求就會下降,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成長率皆面臨下修的命運。
中經院指出,3月PMI為57.8%,5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生產、人力僱用與存貨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經季節調整後,新增訂單指數回跌6.2個百分點至52.4%,為2020年7月以來最慢的擴張速度,生產指數也回跌4.3個百分點,來到55.2%。
張傳章表示,今年關鍵不在新增訂單,價格、利潤才是決勝的關鍵點;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經兩年多了,廠商擔心物流延宕,庫存都拉蠻高,但地緣政治緊張、疫情反覆等,不確定性的因素太多。對廠商而言,定價時會有太多考量點,張傳章認為,在原物料成本的壓力下,利潤能提升才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中經院也同步公布3月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 (NMI)為55.8%,較上月攀升4.2個百分點,為近3個月高點;中經院表示,主要是反映先情的低基期,後續仍須留意本土疫情變化的影響。
張傳章提醒,近來本土疫情不斷升溫,不明感染源暴增,不只影響邊境管制的開放時點,若調整防疫措施,對民眾外出消費、旅遊等都會受到衝擊,非製造業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央行緊跟美國升息腳步,3月17日升息1碼,面對通膨議題,張傳章認為,全年CPI要維持2%以下幾乎不可能,預估央行將採取「漸進式升息」的方式,除控制通膨,也能抑制房價。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