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周四(3月31日)表示,美國與中國貿易談判時,不尋求達成新的協議,而是要解決北京「不公平」的貿易做法。中國商務部稍早已表示,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希望美方採取理性務實的對華經貿政策。目前中美雙方經貿團隊保持正常溝通。
中美正就兩年前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進行談判。戴琪向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表示,她與北京在遵守協議上的談判「非常艱困」。她認為,不一定要在下個階段尋求達成另一項協議,而是將面對中國挑戰的重心,從中國在第一階段做出的承諾和遵守狀況,擴展到第一階段未涵蓋的議題上。
戴琪指出,貿易代表署將在川普政府對華關稅戰目標,即中國的技術轉讓政策和智慧財產權盜竊的基礎上,採取更廣泛行動,以遏制中國「有行業針對性的做法」,看到中國一次又一次地通過這些做法壟斷關鍵行業市場。
戴琪近日頻頻談及中美貿易關係,中國商務部周四指出,美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應該使其貿易政策和做法符合世貿組織規則,而不是另搞一套,以新的貿易政策做法之名,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之實。
另外,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參議員,批評拜登政府旨在對抗中國的印太經濟計畫中不包括降低關稅的自由貿易協定。戴琪則回應,印太經濟框架不會降低成員國的關稅,但仍將為促進貿易和市場准入,提供有經濟意義的成果。
戴琪也拒絕透露是否會邀請台灣加入該框架,此遭致參議院的批評,稱將台灣排除在外將錯失機會。
此外,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吳心伯撰文分析,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視中國為最嚴峻的競爭對手,是繼承前任川普政府的基本框架,反映過去幾年美國對中政策的巨大變化。拜登政府基於對最嚴峻競爭對手的認知,竭力遏制打壓中國,因此中美走向衝突的風險不斷增加。中美關係未來一段時間的走向將是相互認知的負面化趨勢持續增強,對抗性不斷上升,博弈更加激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