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基於對北約東擴而烏克蘭淪為棋子的仇恨而發動戰爭,烏克蘭慘遭蹂躪則激起全世界大半個地球的對俄仇恨意識,仇恨主宰了這場不義之戰,也主宰了這個世界的國際關係以及內部政治。
經濟和政治利益是個人與群體行動的普遍性驅動力,但更深層、更強大的驅使力量往往是仇恨。當個人或國家感到安全受威脅、尊嚴受損害、利益被剝奪時,必然產生憤怒、怨恨、報復的情緒,進而以帶有侵略性的憤慨做出回應。
二次戰後相對美好的世界橫遭仇恨席捲,全球政治就像一台製造巨大仇恨的機器。一個又一個國家,從內部政治到跨國關係,仇恨政治崛起,成為最重要主宰力量。一些精於操弄這種仇恨情緒的民粹領導人紛紛得勢,比如美國的川普、印度的莫迪、法國的雷朋、俄羅斯的普丁。
普丁是遂行仇恨政治的佼佼者。他幽怨地講述俄羅斯屈辱的故事,對西方90年代對俄羅斯的所作所為咬牙切齒。他誓言反制,恢復俄羅斯榮光,使其重新成為世界的領銜主角。伊斯蘭基本教義的極端分子、美國的反恐報復者乃至於反中鷹派,不都是被仇恨意識主宰而採取攻擊行動?
價值觀的衝突對國際惡鬥和內部對立產生越來越大的塑造力。歐洲新教和英語區的世界文化主流地位殞落了,已經遠離世界其他文化,但歐美等西方人士仍然充滿優越感,要將其價值觀強加於人,由此而激發相互之間更大的仇恨。比如根據相關調查,在婚姻、家庭、性別和性取向等問題上,「低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的主流價值觀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價值觀差異像是一道牆,正撕裂各國和全球,在社群媒體推波助瀾之下,仇恨像是一塊又一塊的磚頭,把世人投入仇恨的對打中。
「網路鐵幕」在政黨與國家之間高高豎起,假新聞、同溫層成為切割的力量加倍器。30年來的超級全球化盛宴已然寂寥,仇恨凌駕互惠;各國國內政治也烏煙瘴氣,對立嚴重。台灣也不例外,兩岸關係與政黨爭鬥益發火爆。30年前,台灣從解嚴後邁開民主之路;30年後,台灣社會被網路資訊捲起仇恨之火。兩岸關係在民進黨執掌大權後陷入兵凶戰危邊緣。
舉目所及,世界遍布拳打腳踢景象。老牌民主國家的政黨與政客挾著社群操弄的高超技術,從Facebook、YouTube、微信等社交媒體侵蝕選民的資訊來源,控制他們的仇恨情緒,鼓動他們奮起藉此吸票上位。在社交媒體大行其道之下,如今,要極端化一個人、一國國民,讓他發動攻擊或是支持各式各樣的戰爭,已經不再需要提供完整的論述,需要的只是謾罵、煽情、仇恨。
根據情緒打造的言論,像是可口的誘餌,召喚一群需要情緒出口的人,讓他們接受特定的世界觀,認同強烈的政治觀,最終深信自己必須採取必要的行動,才能捍衛自己的權益或是成為正義的鬥士。
圈粉、建牆、吸票、得權或是對外贏得戰爭,成為仇恨動員暢行無阻的方程式。這個世界已陷入仇恨的深海中,深感愁大苦深而無法解脫。每個人或許該想想:真的有那麼嚴重嗎?想開了自然笑開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