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赴台東說明釋迦保險給付情形,因各鄉鎮給付金額不一,不同鄉鎮理賠金落差高達5倍,農民不滿「一國兩制」,台東縣農會理事長楊招信20日率60位農民赴台東縣議會陳情,請議會協助要求農委會重新評估再理賠。

「請議會幫台東農民發聲!」楊招信、縣議員郭宗益、陳銘風、林參天,以及台東縣青農聯誼會長李建寬率多位農民赴縣議會遞交連署陳情書,由台東縣議長吳秀華代表收下。

「差太多了!同樣卑南鄉補助金額就不同,農民當然無法接受」,卑南鄉代會代表廖聰和說,不僅同縣不同金額、同鄉也不同金額,讓農民百思不得其解,更直呼不公平。

楊招信指出,根據農委會理賠方案,卑南溪以北的鹿野、東河鄉每公頃可賠12至17萬元,以南的台東市、卻只剩3至4萬餘元,而同樣1公頃,2處保險理賠金額落差近14萬。

楊招信說,農委會指落差原因為公所呈報區產量為每公頃9公噸,投保40萬無理賠,投保45萬只能獲3.29萬至4.22萬理賠;但東河及鹿野鄉公所報單位面積產量為每公頃6至7噸,因此理賠12至17萬,但這種計算方式明顯不合理。

「為什麼理賠一國兩制?」台東縣議長吳秀華指出,鳳梨釋迦理賠在縣內各鄉鎮有很大落差,果農紛紛反映一國兩制,一定會將農民心聲反映給縣府、農委會,籲請農委會立即補救。

農民嘆,理賠保險並非風災賠償,釋迦賣不出去是全面性的,絕大多數農民收入都減少,保險應依照生產成本,而非平均產量,建議重新核算後再辦理賠。

卑南鄉長許文獻喊話,要求農委會重新評估,並提高理賠金額,避免農友繳同樣的保費、種同樣的釋迦、受同樣災害,理賠金額卻天差地遠。

郭宗益說,除了理賠不公,農民更憂心今年辛苦種植的鳳梨釋迦,到了年底賣得掉嗎?呼籲政府應提出明確解決方案。

農糧署書面聲明表示,鳳梨釋迦保險所採產量依歷年各鄉鎮公所提報產量調查統計表及農情調查資料,並在產季末期,由縣府、農改場專家、農糧署東區分署及鄉鎮公所等單位討論產量資料合理性及是否符合產地現況,過程具客觀性。

#台東縣 #農民 #落差 #保險 #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