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為人生沒多大抱負的台農鮮乳廠長林志青回顧自己不算太長、也不算太短的職場,發現「有時人生不是你能選擇的,剛好遇到一個『坑』,就填進去了,既然填進去了,就把『坑』填好、填滿。」
會有這樣的體悟,也是因五年前被「老闆」、也就是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張永成派去管台農鮮乳廠,而當時台農鮮乳廠,不論對外形象,還是內部氛圍都處在「很糟」的狀態。
當時的台農鮮乳廠,是連年虧損、連虧近20年,累積虧損已逾8億元的老廠。而這個虧損連年的老廠,在1970年代可是台灣前三大乳品廠,更是台灣最大的保久奶廠。
從最大保久奶廠落到成為累積虧損8億元的老廠,林志青指出,就因獨大,當1990年代低溫鮮乳普及時,台農沒能及時轉型過來,依舊以生產保久奶為主,市場慢慢的被其他乳品廠取代,酪農戶也漸漸的一個又一個的想要離開台農…。
當林志青接廠長時,面對的就是三分之二的酪農戶都要走、每月產量只有3、400噸鮮乳、是連自家人都不太願意瞧得起台農這個「品牌」的局面。
當時,林志青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既然來了,而且也沒得選擇,「就把他搞好!」他從留住「酪農」開始,畢竟沒有酪農,就沒有奶。
當時酪農戶「走意甚堅」,而酪農戶可是攸關台農鮮乳廠的生存,為了留住酪農戶,林志青每天到牧場站崗,只為了能與他們見上面、對上話,「大約站了一個月,有感動他們了吧。」結果是,沒有一個酪農戶離開,全都留下來了。
然而留住了酪農戶,才是挑戰的開始:市場在那裡?因為張永成一句:「農會的本質就是要支持農民。」讓林志青抓住不能改變的核心精神,為小型酪農戶代工做品牌,沒想到竟成了台農的新優勢。
以市場的型態而言,過去小型酪農戶要打品牌,不是不容易,而是幾乎不可能,但是,在張永成的支持下,林志青抓住「支持農民」的核心價值,為小型酪農戶代工打品牌,不但反轉了台農鮮乳廠的形象,也翻轉了台灣鮮乳市場。
台農鮮乳廠,是隸屬於農會,而農會不是以營利為目的,林志青說,農會的核心價值與精神是「服務農民、支持農民」,在核心價值與精神不變下,林志青說,而台農鮮乳廠也轉虧為盈、收入也穩定、機器設備也更新後,如果能夠服務更多族群,可以更彰顯其價值與精神。
所以,林志青在張永成的支持下,台農鮮乳廠開始投入社會公益,包括與原住民棒球協會攜手協助東部小朋友打捧球,也與世界展望會合作參與贊助兒童計畫,還有參與AIT推動的平權活動等,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達人座右銘
不一定要很厲害,才能開始;要開始後,才有機會很厲害!
達人小檔案
現 職:台農鮮乳廠長
星 座:雙子座
學 歷:東海政治研究所
生 日:1976年6月18日
經 歷:立委助理、補習班老師
興 趣:健身房運動、生產不同牧場的鮮奶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