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30日官宣造車500天後,兼任小米汽車CEO的小米董事長雷軍,日前首次對外披露有關汽車業務的部分細節。
2018年7月在香港主板上市後,大陸品牌手機業者小米股價走勢,猶如搭上雲霄飛車,尤其2021年初迄今股價慘遭腰斬引市場關注。小米近年業績表現仍佳,今年首季因疫情與晶片荒,手機業績受影響,儘管如此,小米掌門人雷軍仍苦思對策,希望在市場逆境突圍。
繼2021年3月宣布造車計畫開始,小米的智慧電動汽車業務進展就深受市場關注,但小米對此保持低調。今年第一季小米財報上僅簡單表示,公司造車業務超預期,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千人,預計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的計畫不變,就沒有再透露更多訊息。
小米自駕技術引關注
直到8月11日晚間,雷軍第三次年度演講暨小米秋季新品發布會上,在最後半個小時的「One more thing」驚喜時刻,他才公開展示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以及市場關心的小米汽車自動駕駛技術。
全天候科技報導,雷軍當晚演講時表示,小米自動駕駛技術採用全棧自研演算法,第一期已投入人民幣(下同)33億元研發費用,目前專屬團隊規模已超過500人,到年底預計將突破600人,同時以自動駕駛領域為主的上下游企業投資布局已有十多家,總金額超過20億元。
另外,這次小米官方披露的自動駕駛路面測試實拍影像中,搭載小米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車輛,演示了自動掉頭,自動環島繞行,以及自動下連續坡道等行車場景。雷軍還表示,小米自動駕駛團隊將推出一體化泊車智慧解決方案,涵蓋預定車位、自主代客泊車、機械臂自動充電等功能。
雷軍放言:「2024年要進入行業第一陣營。」目前小米第一期規劃140輛測試車,將陸續進行真實道路測試。對於之所以有兩年後追上領先車企的信心,雷軍給出的解釋是,因為有「小米集團多元融合的科技生態支撐」,如人工智能(AI)實驗室、小愛團隊、手機相機部等,實際參與著小米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相關研發。
誇口追Tesla 拚2024量產
報導稱,儘管雷軍披露的小米汽車最新消息,引發市場與大陸網友熱議,但眾人仍對他所說,想要在兩年後的小米首款汽車上市時,追上特斯拉(Tesla)等一線陣營車企的步伐,感到懷疑。畢竟在成為「中國版穆斯克」的道路上,雷軍在小米造車除要面臨技術攻關的難題,也跟其他同業一樣,面臨資本燒錢的問題。
就連一心渴望從自動駕駛上賺點錢的特斯拉CEO穆斯克(Elon Musk),都還在無底洞式的投資,對於晚進場的雷軍來說,填補自動駕駛的資金黑洞、等待其商業回報的壓力只會多、不會少。同時,相較雷軍,穆斯克在向資本市場「講故事」上顯然更勝一籌。
市場人士指出,按小米汽車規劃,2024年是其首款車量產上市時間,對比蔚來、理想、小鵬汽車等大陸「造車新勢力」的首款汽車銷售表現,最樂觀的預期是年銷10萬輛,但其擁有車輛規模,只相當於特斯拉的約1/50。說到底,這是一個比拚規模化的遊戲,2024年剛剛量產的小米汽車,要如何在規模上追趕特斯拉、比亞迪等一線車企將是個問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