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近年不斷拿調漲基本工資當做勞工政績,勞動部部長許銘春近日更曾公開指出「調升基本工資也會帶動薪資成長」,然細看我國近年經常性薪資漲幅卻多年未達基本工資的半數,雖然此次基本工資調漲將有200多萬人受益,但高於基本工資勞工卻有近600萬人薪水都沒有動,還飽受基本工資調漲的通膨壓力,基本工資連漲7年,民眾生活卻越來越苦。

從主計總處統計發現,相較於每年動輒調漲5%的基本工資,近年經常性薪資漲幅均在2%以下,且以2020年世界各國受到新冠肺炎肆虐為例,我國當年宣稱疫情控制得宜,經濟成長率是已開發國家中表現最好,但實質經常性薪資成長卻落後新加坡、美國及加拿大等國家。

細看勞動部調查近年大學畢業生初任薪資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平均僅有2萬8847元、2萬9430元、2萬9862元,而一直到去年為止,仍有半數的大學畢業生薪水不到2萬8000元。

調漲基本工資可以解決部分低薪勞工的問題,但卻無法解決台灣人薪資漲幅偏慢的問題。政府不應只會悶著頭說「薪資由市場機制決定」,而是應該提出更有效的策略,解決我國薪資成長幅度常年落後其他國家的方法。

許多國家針對低薪勞工祭出各種不同策略,例如新加坡除了輔導事業單位研發、行銷外,也祭出補貼,鼓勵雇主為低薪勞工加薪,並提供完整的訓練,提升勞工的技能、產能,只要符合職能標準規定,雇主就應為其增加的生產力以更高薪資聘僱該名勞工;韓國更針對青年訂定「青年基本法」,並針對青年就業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照顧勞工蔡政府應拿出更有力作為解決薪資調整太慢、趕不上通膨等問題,而不是只能拿調漲基本工資來說嘴。

#薪資 #大學畢業生 #性薪資 #薪水 #低薪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