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報導,大陸海上風電產業於去年歷經「趕工潮」後,今年前三季受海上風電「國補」退出、疫情及供應鏈等因素影響放緩。進入第四季,隨著供應鏈逐步恢復,多地開啟招標,地方也紛紛推出補貼政策,使海上風電裝機業春暖花開。
華電重工20日公告,近日與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簽署合約,涉及國能龍源射陽1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規模約人民幣(下同)14.06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營收的13.61%。公司人員透露,由於行業進入調整期,業務開拓難度增加,因此公司十分重視本次合作。
此外,中國電建早於11月公告,旗下全資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近日中標江蘇海上龍源風力發電射陽100萬海上風電項目EPC總承包項目,中標金額達99.67億元。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表示,從技術上來說,海上風電發展已較成熟,行業發展前景也很廣闊,展望未來發展重點,一方面是各地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是如何把整個產業鏈成本降下來,使其更具經濟性。
大陸地方同樣馬不停蹄,在大陸「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要求積極推進東南部沿海地區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今年以來,廣東、福建和浙江等多個沿海省份陸續公布「十四五」海上風電發展規劃及「省補」政策。
以海南為例,當地目前正全力推動7個海上風電示範或試驗項目,以及3個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項目,預計總投資將上看1,200億元,已吸引東方明陽、洋浦申能電氣風電、洋浦大唐東方電氣等3家風機裝備製造項目,累計完成投資約10億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