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聞行政院在民意百般推促下,已考慮將普發全民5000元的消費券,甚至還有人主張發送「五倍券」,在台灣經濟因疫情而衰弱的緊要關頭,還勞神費事地花巨資印製「消費券」,這是在「消費」預算還是「消費」老百姓?

從馬英九的「消費券」,到蔡英文的「三倍券」,無論其成效如何被誇大渲染,但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在讓帳面上的數字顯得好看一些,在承平之日,百姓猶肯承受其間繁瑣、複雜的發送、兌換、找零、期限的問題;方今疫情已嚴重拖累經濟,百工百業因疫情而損失慘重,幾乎是無以維生的民眾,豈還願意忍受這樣的折騰?

政府為了因應疫情,雖然提出各種「紓困」的方案,但是,眾所周知的是,往往無法「紓困」到真正需要「紓困」的人,這些滄海孤民,正面臨到「病餓窮」三方交迫的危境,豈能再遷延時日,被「消費」了之後,才能得以取得「消費」的機會?

毫無疑問地,普發現金,直接依戶口撥入帳戶,是唯一最有效、快捷,也最便利的方式。5000元的現金,其實仍是遠遠不敷所需的,依外國的實例,起碼一個人都可獲得2萬元以上的補助,台灣儘管未必做得到,但「加倍」想來也應不是太困難的事,想想買疫苗花費的錢就不必再吝惜了,也別再斤斤計較什麼排富不排富的問題,能夠滿足多數人的需求,就一切值回票價了。

請政府「網開一面」,別再巧立名目,虛耗無謂的財力、人力、精力去「消費」民眾,讓大家能真的輕鬆、快捷且及時地「消費」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消費 #別再 #消費券 #紓困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