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反萊豬公投未能過關感到疑惑,台灣人為何甘冒吞萊劑的風險也要吃「反中」的符水,一聽到「抗中保台」就把票投給民進黨。這是ㄧ個非常嚴肅的問題,無論對台灣或對大陸,如果不願最終兵戎相見,就要理性面對、思考,並徹底解決,才能為兩岸關係找到出路。

看小自己 缺乏交手勇氣

表面上看來,這是因為民進黨擅長煽動民眾對大陸的惡感,但更深層的因素是台灣人對大陸的恐懼感,這固然要歸因於當年國民黨的反共教育,與今日民進黨的反中操弄,但同時也彰顯了大陸和平統一政策執行無效。

台灣對大陸的恐懼感其來有自,台灣長期處於大陸軍事壓力下,民眾珍惜自由民主的生活型態,害怕被不同體制的大陸「併吞」,因而失去好不容易得來的當家作主地位。即使大陸擺出笑臉,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再宣示和平統一方略不變,但在民進黨操弄下,大陸飛彈與軍機臨近台灣,雖未必全然針對台灣(要知道,大陸海岸線1.8萬公里,美國軍機、潛艦常態性臨近中國偵蒐,對中國威脅極大),卻讓民進黨抓住機會操弄民眾的威脅感,因而對大陸產生惡感。

台灣社會對大陸的恐懼近年來有了新變化:中國崛起使台灣失去自信。早年台灣經濟起飛較早,即使兵力規模遠不及大陸,但掌握先進武器,海島防衛綽綽有餘,而且在經濟發展、民主與文化素質上都有優越感。隨著中國崛起,台灣人的自豪開始消風,以前還可以拿錢和大陸比一比,現在大陸已成了全球大金主,台灣人拿不出什麼可以比拚的了。當大陸壯大到連美國都不得不忌憚時,台灣民眾愈來愈覺得自己渺小無力,失去對抗的自信,也失去與大陸交手周旋的勇氣。

可以說,兩岸分裂70年,現在是台灣民眾對大陸最沒有信心的狀態。兩蔣時期對匪鬥爭是主旋律,李登輝推動兩岸和解,台灣挾經貿優勢擁有不少籌碼。但隨著大陸經濟愈來愈強,台灣民眾的自信心也愈來愈弱,擔心在交流談判中流失主權,轉而只求自保,這導致了太陽花運動,以及隨後民進黨的上台執政,但自保只能獲得暫時的安全感,該來的還是會來,而且傷害性更強。

面對強敵,恐懼是自然反應,但要維護自己的生存,就必須克服恐懼,努力掌握命運的變數,好好去了解對手,尋找妥適的應對策略,勇敢和對方互動,並且對未來有完整的戰略規畫,以期降低衝突機率,擴大自己的生存時間與空間。有句話說得好:「靠近你的朋友,但更靠近你的敵人。」真正的勇氣,是即使恐懼也要往你的敵人靠近,近到你能夠理解他的長短處,近到找出對付他的有效策略。

政府逃避 人民失去自信

蔡政府卻身體力行告訴全民,大陸太強太可怕,台灣太小太弱,台灣不是對手,只要一碰上就會完蛋,所以要躲得遠遠的,免得被騙得屍骨無存。執政6年來,蔡政府不是一直在做龜縮逃避的事嗎?領導人的膽氣能鼓舞民眾的士氣,台灣人見自家領導人對大陸如此皮皮剉,當然也會跟著失去自信,對兩岸的未來一味逃避,過一天算一天,從上到下,哪裡還有半分鬥志?

民進黨炒作芒果乾,利用恐中情緒綁架選票,是很有效的動員手法。但也證明民進黨缺乏跟大陸周旋的能力與信心,不理解大陸,也不想理解,更因為怕而不想解決問題,只好依賴美國,但美國有自己的國家利益。不要忘了美國1978年拋棄台灣,當時的總統蔣經國是在半夜被叫醒告知斷交。這段殘酷的歷史告訴我們,台灣對外必須自主。民進黨對大陸缺乏自信,連帶讓民眾更沒有信心,進一步加劇了恐懼與無力感,讓恐中牌成了民進黨魔笛般的催票萬靈丹,台灣人心完全依賴美國。

軍事、外交、經濟都比不上大陸,台灣的優勢就只剩民主自由了。問題是,在恐中情結下,只要一喊抗中保台,民眾就忘了民進黨政績有多糟,忘記民進黨諸多反民主、反自由的鴨霸作為,結果造成台灣民主的空洞化。當施政不必負責時,就會為所欲為,民進黨也因此被諷為「綠共」、「塔綠班」。

台灣自豪的民主典範在大陸民眾眼中已無說服力,兩岸民粹情緒高漲,導致政策空間限縮,把台灣鎖死在民進黨的路線上。但逃避是永遠找不到生路的,民進黨靠恐中牌吃飯,在不斷散播恐懼的同時,也讓台灣的生機日益凋萎,台灣已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刻!

#民進黨 #大陸 #台灣 #台灣人 #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