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的地方選舉,有一個最明顯的態勢就是:政治新人大量出現。至於為什麼會知道這些人是新人?除了許多人是沒見過的新面孔、圖片上也沒有標明是誰的兒女或親戚晚輩,或者是某某人的辦公室主任之外,這群人裡面有很多人在拜票方式和競選文宣的呈現,明顯能感覺到比較沒經驗。比方說看板立得很高,名字和基本資料卻寫得很小,又或者是看板上只有圖片和標語,卻忘了打上名字,所以就算路過的人看到了,也不會記住這個人是誰,可惜了。
所謂的新人,倒未必等於年輕人。雖然確實有很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不過在這些新人裡面,也不乏看起來四十歲以上,已經在其他產業從業多年的專業人士,決定投入選戰。以往有意願出來從政、競選公職的候選人,大部份都是就讀法政相關的社會科學領域。但這次在這群專業人士當中,卻也能看見不少來自科技、工業領域的人才。
這就讓人想起了台灣曾有一段時間,府院高層不是只有法政相關領域才願意投身政治,像孫運璿、李國鼎這樣理工背景的人才,也是台灣政府與台灣社會積極向前發展的重要推手。所以這次還在初選階段,就能看到這麼多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才紛紛投入選戰,想為台灣盡一分力,或許也是一樁好事。只可惜現在的政治環境不但對新人不是很友善,就連執政黨內部想要出頭的老人們,都未必能夠順利出線。因為有沒有跟對派系很重要,甚至有沒有掌握選舉規則也很重要,譬如前一陣子民進黨新店選區黃琳與張銘祐的「內戰」就是一例。只要選對邊,能享受到的資源跟待遇都會不一樣。
蔡英文2月24日,在民進黨中常會立下的「所有初選參選人的文宣品,不得有選對會成員九人小組照片」的禁令也是一樣。有很多英系或是自認為挺英的參選人,其實早在禁令下達以前,就已經在各處張貼跟總統蔡英文的合照。比如說有的綠營台北市議員,早在去年的四大公投,就已經掛出與蔡英文合照的看板和布條,只是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拆掉。當然他可以說,那個只是去年的舊文宣還沒有拆,但一般民眾經過看到,還是會覺得他就是獲得蔡英文支持的對象,照樣能向支持者表達,他是總統的人馬。
蔡英文當時在中常會上曾說:「如果黨內競爭仍如同2008年時,我就是一個失敗的黨主席。」可是初選就是這幾天的事,其實只要走在路上,就能發現許多執政黨的初選參選人,無不各自在文宣上各出奇招,跟蔡英文或其他黨內高層關係比較好的,還能用舊文宣、舊合照繼續做宣傳,但其他當初跟錯派系,或是比較沒「遠見」、老實的參選人,恐怕就要被其他同黨同志的非正規手段比下去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