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情竇初開—北京

在2016年的暑假中,那時候還是一個大一升大二,在想著暑假要如何度過的時候,於此同時我們自己組的創業團隊在校內比賽獲得了第三名的成績。學校全額出資,帶著我們前三名的團隊赴北京科技大學參加兩岸創業訓練營。那時候的我對於大陸及對於北京還是一知半解的狀態,彷彿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全新領域,可能是我從小個性喜歡挑戰不確定性,這使得讓我想興奮地想直接往裡頭紮根。

在創業訓練營結束之後,等到了一開學,我就迫不及待的報名了2017年的大陸交換學生的項目,於是我又順利地在2017年過完年來到了北京科技大學做交換學生。那時候第二次與北科相會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悸動。

在交換期間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時候的中關村創業熱潮正如火如荼的展開著,前面因為創業比賽有拿了一點小成績,因此我就拿著當初比賽的項目來了中關村的創業咖啡廳,跟投資人和創客不斷地聊天溝通,之後更是沒有課的時候就天天騎著小黃單車,從北四環中路騎到中關村參與講座和路演。那時候就覺得啥都到位了,成功只差自己一步之遙,甚至在交換快結束時跟我媽說:要不我直接退學吧,直接在中關村創業。還好我媽那時候腦袋比我靈光些,及時的制止了我這個魯莽的想法。

在交換學生結束後,總覺得還不過癮,還沒完整地認識大陸,因此在大陸讀研的想法又在我心裡不斷的萌芽著。在2018-2019大三到大四期間,除了研究赴大陸讀研的資料以外,由於對大陸已經相對熟悉了,因此學校有很多與大陸姐妹校交流的活動都會叫上我,叫我當小組長帶其他同學認識大陸,那時候的我自稱為兩岸大使,頻繁穿梭於兩岸之間,樂此不疲。

在申請研究生時,起初也是信心滿滿,喊起了只有北大光華企管才讀的口號,結果在最後面試時被刷掉了,當時喪了近2個禮拜的時間,看看港澳台聯招和台灣的碩士都已經超過了申請時間,突然看到暨南大學還可以申請,當時根本不知道大陸也有暨南大學(只知道台灣的暨大),但是我就二話不說的說:先沖在說,於是誤打誤撞就成為了一名廣州暨南大學的研究生。

一番曲折,來到廣州暨南大學就讀。(作者提供)
一番曲折,來到廣州暨南大學就讀。(作者提供)

02砥礪前行—廣州

研究生開學時,帶上我的家當從台北飛往廣州,那時候其實是有點不習慣的,因為從北京轉移陣地轉移到了廣州,雖然我也是個南方人,但我總覺得我比較適合北方。現在回想起來,我的研究生生涯過得真的真的非常快,半年的無疫情+兩年半的疫情=我的研究生。但令我感受最深刻的還是團體生活的樂趣,因為在台灣的大學裡大家都是自己租房子,平時同伴同學甚至連一句話都沒有說過;而在大陸是大家一起住在學校宿舍裡面,有事情、想玩樂、想幹飯、想學習、想討論,總是能組織在一起,總是能在學校看到大夥兒們。

雖然讀研本身的酸甜苦辣,讓人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會覺得一路走來不簡單,但是這個不簡單的背後總是會讓人有一抹微笑,許多有趣搞笑的事情都在這一抹微笑中顯現出來,更彌補了我在本科生涯沒有體會過的團體生活的樂趣。

面臨著史上最難就業的一年,來到上海。(作者提供)
面臨著史上最難就業的一年,來到上海。(作者提供)

03再接再厲—上海

2022年6月分結束了我的3年的研究生的生涯,隨之而來的是面臨著史上最難的就業、最卷的一年,我在這惶恐又興奮的情緒中,來到了剛受疫情洗禮的上海展開我新的打工人生,並保持著斯坦福前校長的一段話做為初心:成功人士的定義是創造社會價值比自身金錢還要多時,這才能稱之為成功人士,繼續前行……

(高崇堯/廣州暨南大學碩士)

(本文來源:「兩岸青年」公眾號)

#大陸 #北京 #創業 #廣州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