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宣布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全球媒體與專家評論大量湧出,但鮮少有如身兼美國經濟學家、2008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那樣鞭辟入裡且趣味橫生。他在《紐時》的專欄中說,貿易戰鮮少有勝利者,但有時會有失敗者,而唐納.川普絕對是個失敗者。
克魯曼說,當然,川普和他的團隊不會這樣形容與大陸達成的臨時協議,他們聲稱這是勝利。但現實情況是川普政府幾乎沒有實現任何目標,因此基本上可以說是在宣告勝利後的潰敗。而且中共對此情況完全清楚,正如《紐時》所報導,中共官員對於強硬談判策略的成功感到「難以置信的歡欣雀躍」。
他指出,首先,川普想大幅度削減美國的貿易逆差。經濟學家或多或少都一致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目標,但在川普的想法中,當一個國家「賣的多、買的少」就贏了,對此沒有人能說服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川普任職期間,貿易逆差不減反增,從2016年10月的5440億美元增加到次年10月的6910億美元。
雖然川普不太看得起農產品在降低逆差上的作用,但這次和中國大陸達成貿易協議的主要實質內容卻是:大陸承諾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
其次,克魯曼指出,川普的團隊還希望制止大陸成為世界經濟超級大國。然而新協議雖然包括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承諾,但未觸及大陸產業戰略的核心,即中共龐大的產業補貼政策。
從廣義上講,川普被宏偉的妄想所蒙蔽。壓制一個遼闊且自豪、經濟完備並在某些方面比美國還大的國家,美國永遠不可能成功。何況美國同時還疏遠其他的發達國家,這些國家本可以和美國聯手向中國大陸施壓,促其改變經濟政策。很顯然地,川普的策略不如他們所吹噓的那樣有用。
克魯曼指出,貿易戰以來,中國大陸出口價格未變,美國消費者負擔大幅增加,大陸的報復嚴重打擊美國出口商,農民也更為艱苦。雖然總體經濟還在成長,但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顯然正在損害製造業和商業投資。因此,這就是為何說川普是宣佈獲勝後的全面潰敗。
川普的貿易失利可能造成政治上的傷害,很多美國人還是會聽信這一套把戲。投票主要反映的是經濟走向,不論過去如何,只要近期有所好轉就行了。實際上,做一番愚蠢的事,然後在大選前一年停止,可能是個好的政治策略,也可以當作川普貿易戰的一個合理總結。
至於美國要為這場貿易戰付出什麼代價,克魯曼認為,代價是長期的。川普反覆無常造成的商業不確定性會持續,他在貿易上的胡搞損害美國的聲譽。
另外,美國的盟友現在懂得不要信任美國,例如加拿大莫明其妙被加徵關稅;美國的競爭對手也懂得不用懼怕美國,例如北韓可以一邊奉承川普、一邊製造核武器;中國人更摸清了川普的斤兩。他們都知道,川普雷聲大雨點小,而且在用政治上會給他帶來傷害的方式對付他時,他會退縮。
克魯曼感嘆道,這些東西很重要。美國有一個既不被盟友所信任、又不被外國對手所懼怕的領導者,將會降低我們的全球影響力,這一跡象才剛剛開始顯現。川普的貿易戰沒有實現任何目標,但它成功地讓美國再次筋疲力竭。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