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在任期內對於多年為提升美台非正式關係做了許多改變,包括內閣官員訪台、擴大對台軍售等,但這些行動也同時導致大陸對台密集的軍事威嚇行動。在新一屆政府即將開始之前,多名學者專家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美國新政府的對台政策應該以長期以來的「一中政策」、「戰略模糊」、「不挑釁」等傳統政策為基礎,加強與台灣的關係與合作。
《美國之音》訪問了6位專家討論美國新一屆政府的中國政策,其中在對台政策時部份,專家們有些意見很一致,但也有不少的分歧。曾任駐華大使和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的溫斯頓.洛德(Winston Lord)認為,川普政府對台政策好的方面就是提升對台非官方關係,在派遣高級別官員訪台時,並非挑釁地派國防部長,而是高級別經濟和其他內閣官員;此外,繼續賣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也敦促台灣發展自己的武器,美方還提高跟台灣軍方幕後協調,避免對中國挑釁。
洛德表示,新一屆美國政府應繼續維持「一個中國」的模糊政策。過去美國實施此一政策,保留著與中國的基本關係,也保護了台灣的繁榮與經濟力量,成為華人民主制度典範。但如果朝著正式外交關係變化或締結安全條約,消除戰略模糊,這樣做會極具挑釁性,可能導致與中國的衝突,此美國不應該作根本性改變。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認為,下任美國總統應重申基於三個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的美國傳統的對華政策,並應維持戰略模糊政策,現在不應該改變美國的對台政策。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教授范亞倫(Aaron Friedberg)也表示,「一個中國」政策很長時間以來發揮了作用,他不確定嘗試改變是否有利,但不利的是「可能會給予中國藉口,施加更多壓力。」因此美國不應放棄戰略模糊,但美國應當幫助台灣發展防禦政策,並且明確表明,如果中國使用武力,美國會協助台灣。「我們最不希望的就是中國低估我們的決心,低估我們的夥伴和盟友在台灣遭到攻擊時施援台灣的決心。」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指出,明年是中共建黨政一百周年,習近平在統一台灣議題上有巨大壓力,未來幾年將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時期。下任美國總統採取的進一步加強台灣的步驟應適度,必須注意不要走得太遠。美國必須保持在現有的與中國達成協議的範圍內,除非是兩岸以和平方式達成協議,否則現狀不應有任何改變。
另一位長期對中共持強硬態度的學者章家敦則認為,要想避免台灣海峽戰爭,美國就應該明確聲明捍衛台灣。韓戰爆發與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都是因為美國沒有明確表態,如果美國想與中國開戰,就不要明確說會捍衛台灣,如果要避免與中國發生戰爭,最簡單方法就是明確表達捍衛民主的態度。
來自大陸的胡平表示,下任美國總統應早日實現和中華民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一旦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不只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也解決了美國對台戰略清晰還是模糊的兩難的問題。其實,中共從2000年起就已悄修改了它的「一個中國原則」,原來一個中國原則要反對台灣獨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還要反對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可是自2000年之後,它就只反對台灣獨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而不再反對一中兩府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