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報導,BIS資料顯示,11月人民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升0.92%至119.73,創29個月新高,10月修正後為升1%。國際清算銀行在公布最新統計時,會對歷史數據進行修正。

根據BIS公布的資料統計,2020年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累計漲3.18%,名目有效匯率則累計漲4.65%;2019年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累計升0.95%,而名目有效匯率累計跌1.5%。2018年實質和名目有效匯率分別下跌0.86%和下跌0.92%。

實質有效匯率上升代表本國貨幣相對價值上升,下降表示本幣貶值。名目有效匯率剔除通膨之後即為實質有效匯率,實質有效匯率更能反映一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名目匯率降幅小於實質匯率,表明當前的整體通膨水準要低於可比較的國家的通膨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11月CPI和PPI資料出現罕見的「雙通縮」,受高基期和食品價格拖累,CPI年增率意外轉跌,11年來首次跌入負值,PPI則繼續修復,跌幅明顯收窄並創八個月高點,兩者雖同負但走勢分道揚鑣,分析人士預計短期內仍會呈現CPI向下PPI往上之勢。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BIS權重的人民幣匯率指數11月升0.47%至99.47,上月為上升0.86%。

#為升 #BIS #名目有效匯率 #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 #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