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用戶端25日發表署名「秋林」的評論文章,再評阿里巴巴涉嫌壟斷被查,是「實現平台經濟更加規範更有活力更高品質發展」。強調隨著平台經濟迅速崛起,濫用市場優勢地位的行為日漸增多,出現了限制競爭、價格歧視、損害消費者權益等一系列問題,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阻礙了行業創新。整治影響公平競爭的違法行為,有利於促進平台經濟更好更健康發展。
文章指出,近日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因「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被大陸市場監管總局依法立案調查。平台經濟的發展固然離不開規模效應和網路效應,但絕不意味著平台企業可以走向壟斷。壟斷不是平台企業的基因和特權。
文章稱,回顧大陸互聯網行業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優秀的平台企業,都是在公平競爭中拚殺出來的,今天的大企業、大平台,也都是從當年的小公司、小網站起家的。各方面都很期待今天的大企業、大平台也能為後進入的小公司、小網站留有良性競爭的機會。
文章認為,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壟斷是市場經濟的大敵。更為重要的是,反壟斷可以有效降低市場進入壁壘,形成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讓更多市場主體共用數字經濟發展紅利,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因此,加強反壟斷監管與做強做大平台經濟並不矛盾,更不會扼殺互聯網行業的創新基因,相反,正是對平台經濟發展環境的有力保護。
文章稱,事實上,互聯網行業從來不是、也不應該成為反壟斷的法外之地。作為新生事物,互聯網經濟的治理規則,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新課題。出於呵護新產業、新業態的考慮,大陸對平台企業監管一直十分審慎。但互聯網企業也需要遵規守法。2008年開始實施的《反壟斷法》,對內資和外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
文章強調,對於平台經濟來說,加強反壟斷監管,帶來的絕不是行業的「冬天」,恰恰是更好更健康發展的新起點。縱觀互聯網經濟發展史,反壟斷為行業健康發展掃除了很多障礙。從一定意義上說,正是歐美國家通過反壟斷制約了微軟、IBM等科技巨頭,才促使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等互聯網新銳誕生和成長,並為行業帶來強勁活力。當前,大陸加強反壟斷監管,有利於更好激發市場活力,厚植平台企業不斷湧現、蓬勃生長的良好土壤。
文章稱,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此次反壟斷調查,是提升互聯網企業公平競爭意識和反壟斷合規意識的契機,也是開啟平台經濟創新發展、有序發展、健康發展的機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