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級(Columbia-class)核潛艦造價高達1280億美元(近3.6兆台幣),而美國海軍想要準時交付這下一代潛艦,似乎有危險了。
據《星條旗報》(Stars and Stripes)報導,美國國會稽核處(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提交五角大廈和國會防務委員會的報告指出,由於下包供應商缺乏經驗,加上品管不穩,因此第一艘哥倫比亞級潛艦可能會超支達14%,也就是3.84億美元(約108億台幣)。
打造哥倫比亞級核潛艦是美國海軍最優先的專案,新艦預定要在2027年交付。而海軍希望,首艦2030年就能下水巡邏。然而,承包商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還有頭號轉包商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卻很傷腦筋,因為關鍵供應商還沒準備好要支援造艦,而可能出現延誤風險。
報告詳述了包商和海軍在設計,以及建造上面臨的無數挑戰。倡議者說,在陸、海、空核武發射平台全都到位的「戰略核三角」(Nuclear Triad)中,潛艦是生存機率最高的。然而,報告指出,通用動力不斷發現,包括管線,閥和大型機械設備在內的供應商問題層出不窮。
整體來說,海軍在執行川普政府的規劃,在2045年以前,將現有的297艘艦艇增為355—500艘將有困難。而接手的拜登政府明年1月一上任,就必須面對這些困難。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美國經濟陷入困境,但哥倫比亞級的5年打造計畫經費卻暴增。無論如何,首先得解決的,還是好些品管問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