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為台灣重要米倉,平均每年稻作栽培面積約2萬4000公頃,生產稻米16萬噸,也留下16萬噸廢棄稻草,其中9成回歸農田當肥料,為宣導稻草再利用提升附加價值,市府農業局邀請六甲區農會及台灣稻藝工坊創辦人張淑娥,推廣「注連繩」等各式稻草手工藝品。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稻草可以當作有機質肥料、鋪蓋果園的有機資材,也可以用來作為文創產品的材料,透過藝術與文化創作提升稻草價值,呼籲農民不要燃燒稻草造成浪費資源及汙染,可以將稻草與土地連結,創作藝術品推廣至全台,甚至世界各地,讓更多人知道台南擁有好米、好稻草及好文化。
張淑娥表示,「注連繩」在日本做為趨吉避凶的界限與象徵,也是神社與家戶過年時必備的裝飾,如同台灣春節貼春聯有異曲同工之妙。台灣稻藝工坊善用農村綠色資源,推廣各式稻草手工藝,活絡稻草經濟價值,創在在地產業。
台南市農業局長謝耀清指出,張淑娥透過地方創生方式,將在地稻稈編織成日本「注連繩」,對台南而言相當有意義,因為稻作可以因創作成為連結土地與人的重要媒介,同時連結地方文化與人文風情,用稻草綑綁而成的標繩,也能讓遊客對府城留下深刻印象。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