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地區今年一期作停灌,停灌區域不種稻作且種植符合「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之綠肥、景觀或各項獎勵作物者,每公頃補償9.3萬元。立委蔡易餘近來接獲農民陳情說,水源不足情況下,很怕改種綠肥都達不到認定標準,因此向農委會反映。農委會上周正式確定,農民只要有實際播種、種植綠肥,即便無法達到農委會原來的認定標準,還是能領取補助。
受到乾旱影響,嘉南區今年一期稻作將停灌,嘉義縣受停灌影響面積近8000公頃,此次停灌補償對象分為︰停灌區域不種稻作且種植符合「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之綠肥、景觀或各項獎勵作物者,每公頃補償9.3萬元;如不種稻作,辦理翻耕或種植非獎勵作物或由農水署管理處供水養殖者,每公頃可補償8.2萬元。
蔡易餘表示,近期有農民向他反映,指出目前進入枯水期,且未來降雨情勢也很不樂觀,擔心連休耕後改種綠肥都達不到農委會的認定標準,這份補助不就「看得到吃不到」。因此他認為,綠肥長不起來並非人為所致,而是天氣因素,所以他建請農委會重新評估綠肥的認定標準。
日前傳來好消息,農委會24日發文農水署,有關一期作停灌補償抽查作業之補償標準審認,因考量乾旱情況,綠肥、景觀或各項獎勵作物種植情形的認定,以播種事實為主;農民只要有購買種子的單據、撒播照片等相關佐證資料,就可領取補助,無須審認該作物存活率及生長情形。
蔡易餘說,針對在非灌區轉作水稻以外作物的農民,目前正向農委會爭取放寬對地綠色環境給付獎勵金的認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