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紀念9/11恐攻20周年那天,艦上有90架艦載機與直升機的「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CVN76)航母正在波斯灣口附近,可輕易抵達阿富汗。另一方面,還有一艘尼米茲級(Nimitz-Class)航母「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CVN-70)則航向美軍最憂心的南海。同樣的,它艦上也有90架艦載機與直升機,可以在幾小時內,就回應解放軍在台灣附近,或是亞太其他區域的行動。
《富比士》(Forbes)雜誌網的評論指出,由於美國航母針對可能的威脅部署前線太頻繁,許多人或許忽略了它們的重要性。然而,在任何非核武衝突中,美國的11艘核航母仍是最致命的戰鬥系統。事實上,如果有必要,它們1天能摧毀數百計目標,並持續長達好幾個月。分析認為,航母嚇阻的侵略,可能比美國史上其他任何軍事系統都多。
而在美國國家戰略上,航母的特性使它不可或缺。例如,它有獨特的大容量,大型航母猶如浮動空軍基地,每天能航行700 英里(近1130公里),到任何出現威脅的地方。而海軍的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戰機則能飛越超過400英里(近644公里)的距離,投放9噸的彈藥,精準攻擊陸上或海上目標,同時還能掃除周圍空域的威脅。
「卡爾文森」號上的F-35C戰機正進行第一次軍事部署,它具備隱形特性等優勢,更加強了航母的戰力。而EA-18G電戰機則能壓制敵方的先進雷達和通訊系統,至於E-2D預警機則能長程追蹤數百計敵方或盟友軍機。
至於航母的另一個戰略優勢,在於它不需要容易遭攻擊的陸上基地,或是要求當地政治領導人同意,就能載著大批軍武,接近敵方,而賦予美國海軍獨特的作戰靈活性。而新型的福特級航母,則將提高艦載機的出擊架次提高1/3,在戰時1天可達270次,加上各式精準導引彈藥,將可發揮無與倫比的戰力。
無論是尼米茲級或福特級航母,都能在戰區部署好幾個月,穩定增加戰機出擊架次,以支援聯合部隊。而核動力航母能存放300萬磅航空燃料與各式彈藥武器。此外,它們每天能汲取海水,蒸餾出40萬加侖(約151萬公升)淡水,足以供艦上官兵90天所需,同時每天還供應1.8萬餐。若是艦上彈藥或補給品耗盡,航母可靠核動力火速離開戰區,在海上進行補給,再迅速恢復行動。
有人說,航母大而無當,很容易遭攻擊。但分析認為,其實正好相反。它全副武裝,或許唯有核武才能擊沉它們。而在敵方攻擊航母前,必須要先找到它。但它不斷轉移陣地,加上聯合部隊會攻擊對手地球上,或太空軌道中的追蹤系統,還有艦上航空隊與防務武器,以及航母打擊群中的其他戰艦,都形成層層保護,提高了它的生存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