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2016年起展開文化資產保存運維專案計畫,今年鎖定電網領域「輸供電系統」進行清查,共有1581件文物,其中有位在嘉南地區90年歷史的入口標示、人力兩輪電桿搬運車、更有一本百年歷史的電線用地台帳,被視為無價之寶。
本次清查的珍貴成果已於今年9月27日《守護文資 舍我其誰》輸供電系統文化資產清查發表會上公布。台電表示,一般人對於供電的了解,通常都先想到發電廠,卻忽略發電廠產生的電力需透過電網,這裡記錄了台灣工商經濟發展的軌跡。
此次清查的1581件文物中,廣羅老相簿、測量儀器及電力系統圖等。其中「臺灣電力嘉義變電所」大門入口標示更是耐人尋味。台電前身為1919年日治時期成立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輸供電系統自當時開始萌芽。
戰後1946年台電正式成立,而嘉義變電所為嘉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電業建築,其大門入口標示更是於昭和9年 (1934年)建造,歷經近90年,至今仍佇立在嘉義變電所外,成為指引變電所位置的標的。
除此外,台電在清查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輛1965年的人力兩輪電桿運搬車。早期在油電動機械未開發量產前,輸電線路改建工程施工時,須要靠此運搬車載運電桿,這台人力兩輪電桿運搬車紀錄了當時篳路藍縷的過程。
在口述歷史訪談中,供電處地權規劃資深專業管理師楊俊星提到,民國80年初,在台北供電區的倉庫翻找到一本日治時代留下的這一本台帳─「北部鐵塔送電線用地台帳」。
他解釋,當時在大正年間興建了日月潭發電所,以日月潭發電所為基準,往北送的電叫做北部線,往南送就叫做南部線,而這本台帳紀錄了從大正到昭和(約1930-1980年代)期間,日月潭發電所以北726座鐵塔的土地分類、土地所有者及位置地區等資訊,這本將近一百年歷史的台帳,對台電是無價之寶。
台電文物資產保存運維專案計畫,五年來已針對竹仔門電廠、舊東西線、濁水溪與大甲溪流域水力發電系統、離島電業、配售電等13個主題文物進行清查工作,挖掘了台灣電業文化資產與歷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