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三雄長榮、萬海及陽明7月初站上高點後,未能持續上攻反而出現劇烈反轉,短短3個月崩跌超過6成,讓不少投資人哀鴻遍野,有專家點出三雄近期重挫原因,包括耶誕節拉貨旺季已過、大陸限電停產未來出口商品下降及預期明後年運力增加,恐導致運價受衝擊,建議投資人下跌過程中,先不用跟著追殺,但逢反彈時仍需要站在調節方。
三雄長榮、萬海及陽明在7月初分別站上233元、353元及234.5元歷史高點,但高檔行情未能延續,月底市場情緒迅速轉空,航運股價開始崩跌,3個月重挫超過6成,長榮與陽明也都摔至百元以下。
上周五(15日)長榮收在93.9元,下跌1.4元(或1.47%)、陽明收在92.3元,挫0.1元(或0.11%)、萬海收在161元,下跌3.5元(或2.13%)。
貨櫃三雄這一波崩跌,讓許多「水手」們被套在山頂,德信證券首席分析師林信富在《理財達人秀》節目上表示,貨櫃航運股價出現修正的原因,包括耶誕節前拉貨旺季已過、大陸缺電限產,預期未來出口貨品下降,及大幅增訂新船&新櫃,將導致明後年運力大增,運價恐受衝擊等。
對於貨櫃三雄後市,林信富建議,下跌的過程中會出現跌深反彈,急殺或跌破前低先不用跟著追殺,但遇到反彈時,還是需要站在調節方。
相較貨櫃航運,林信富認為,散裝航運的影響較小,「主要原因是散裝新船的數量較少,明後年運力不會大幅增加,因此目前的狀況還算OK。」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