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處指出,2020年我國製造業表現來看,資訊電子產業受惠5G、物聯網、高效能運算等應用需求強勁,加上宅經濟及遠距商機持續發酵,產值4.8兆元,為歷年新高,年增9.8%。
受疫情衝擊,抑低終端需求,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下滑,金屬機電產值年減5.7%、化學工業產值年減18.7%、民生工業產值年減1.7%。若剔除價格因素按產量觀察,2020年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17.15,創歷年新高,較上年成長7.56%,增幅由負轉正。
至於2020年產值創歷年新高之產品,統計處表示,部分產品在美中貿易爭端持續、疫情肆虐下仍表現優異,產品產值創歷史新高。由於2020年12吋晶圓代工、6吋以下晶圓代工、IC封測產值皆創下歷史新高,主因國內產業鏈完整,加上廠商持續精進高階製程技術,近年維持成長走勢。其中12吋晶圓代工表現最為突出,產值已連續9年正成長,晶圓代工全球市占率逾6成;IC封測產值則連續5年成長,全球市占率約達7成。
因美中貿易戰,伺服器、網路連接器廠商擴增國內產能,其中伺服器於2020年產值首度突破千億元大關,網路連接器(含集線器及交換器)產值連續3年正成長;金屬機械手工具、金屬家具及裝設品亦接獲轉單,產值持續成長,其中金屬機械手工具亦受惠疫情帶動居家修繕需求,其產值創下連續11年正成長。
疫情衝擊改變人們生活習慣,除了飲食、通勤、居家修繕等需求成長,致使膳食及菜餚、保健營養食品、電動自行車、自行車零件等生產上揚,其中膳食及菜餚2020年產值首度突破3百億元,保健營養食品、電動自行車產值並連續6年正成長。
我國擁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及專業分工,加上政府積極推動我國成為高階製造中心及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同時厚植國內業者研發能力及技術量能,落實供應鏈的自主化與國產化,藉以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為因應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秩序重整,政府掌握全球供應鏈重組、臺商回臺投資等契機,並在「五加二」產業創新的基礎上,加速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透過推動產業拔尖、強化科技創新等策略協助產業再進化,可望加強我國製造業產品競爭力,挹注產值持續成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