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公投案年底登場,重啟核四備受矚目,監察委員田秋堇、蔡崇義、賴振昌今公布「台電奇異核四仲裁案」調查報告表示,由台電向國際仲裁院提供的43項反請求資料發現,核四至今尚未通過完整測試、未符合安全要求,前經濟部長張家祝卻公開宣稱核四安全無虞,因此通過糾正經濟部及台電公司,並強調,核四是安全問題不是政治問題。
監察委員田秋堇、蔡崇義、賴振昌今舉行記者會,公布「台電奇異核四仲裁案調查報告」,並在3日通過糾正經濟部、台電。田秋堇說,民國108年5月她看到台電的新聞稿,指仲裁案是因為奇異公司交付的設備,不符規範要求,未完成驗收或無法驗證性能,所以尚未付款。
監委指出,2014年7月30日張家祝公開宣稱核四安全無虞,隔年9月奇異公司向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提出第一次仲裁,向台電求償1.66億美元,台電遂於2015年12月對奇異日立公司提出「43項反請求」。
田秋堇表示,103年前經濟部長張家祝曾公開表示,核四在封存前完成安檢測試,等於是進入可立即裝填燃料程序,指核四設備符合規格要求,她原想向台電調閱相關資料,發現都列為機密,因此依監察法正式立案後才能調閱。
田秋堇指出,經過2年調查,由台電向國際仲裁院提供的「43項反請求」資料發現,至今仍有23項問題未解決,其中更有近7成是張家祝開記者會前就已發現的問題,「但張家祝都沒有講」。
調查報告中提出5項結論。第一,核四的「系統功能試驗報告」未通過審核,經濟部卻在2014年舉行記者會,宣稱核四安全無虞,造成社會誤解,至今爭議不斷;經濟部2014年臨時組成的安檢小組所做的報告,不具法律效力。
調查報告表示,第二,台電提出的反請求中,其中2項顯示台電審查能力不足,包括設備可承受輻射劑量不符規格,台電竟在監察院調查後才全面清查,發現不符規格的設備達1292個;穿越孔填封材料數量問題,導致2204孔不需使用,但材料無法退回,也無他處可用,台電任由承商予取予求,未及時監督改善,核有怠失,應予糾正。
第三,分散式控制暨資訊系統(DCIS)重要性有如核能電廠的大腦與神經系統,攸關電廠運作與核能安全;43項反請求中,與DCIS相關且問題還沒解決的有7項,2014年經濟部竟宣稱核四安全無虞,與事實不符。
第四,反請求第43項目中,包含897個設計及設備問題,諮詢專家表示,大多涉及系統安全問題,其中與DCIS相關者共355個;顯見台電興建核4多年,無法及時與奇異日立公司解決問題,導致核四廠存在諸多缺陷。
第五,因核四資訊不夠透明,導致社會各界爭議不斷,難以理性討論,台電應向外界適時公布正確訊息,避免社會誤解及紛爭,函請經濟部督促台電檢討改善。
此外,對於監察院此時公布「核四仲裁案」調查報告外界質疑,是否是針對核四商轉公投,田秋堇強調,監察院的「核四仲裁案」調查是在2019年7月29日通過立案調查;而「核四商轉公投」成案是在2019年12月13日,兩者根本沒有關聯。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