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介今日致詞時說到,二十世紀很重要的兩個發明:電晶體和電子計算機,也分別於1950年前後在美國出現。大學畢業時,正是美國矽谷IC工業開始成長的年代。因緣際會,我畢業後第一個工作,在高雄加工區外商當測試工程師,產品就是計算器IC,但工作有點單調。也因為好奇心,要多了解IC,因此走上了留學,參加工研院IC專案計畫及之後聯電與聯發科的近五十年IC之路。
蔡明介表示,在這參與台灣的IC產業發展過程,看到了含大量電晶體IC的電子產品,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及其對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貢獻。也看到台灣從農業時代走過五十年的轉型到消費型工業,再到現在資訊科技及半導體產業的國際地位。回首這IC之路,加上小時農村幫忙種稻的經驗,自己喜歡用一個比喻,即以米飯與電晶體對比,「白米滿足人類食物需求;電晶體滿足人類精神所需」。
蔡明介也提到,獲此榮譽要謝謝很多人,包括父母、家人、師長的教導,工作上各階段的主管、朋友的鼓勵與幫助,更要謝謝現在的工作聯發科所有同仁及主管,尤其是蔡執行長(蔡力行)、陳總經理(陳冠州),在這些年和我一起帶領公司,朝向產品技術領先,往全球領導地位前進一大步。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