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今(9)日舉行「海基會臺商財經法律顧問會議」,針對中國大陸經濟情勢變化、及實施碳排放相關政策對台商的影響深入研討。顧問林永法表示,台商面臨大陸的外部因素與內部政策多重變數的雙重影響,在外部因素方面,尤其是兩岸關係緊張,造成台商很難再採取過去「政經分離」,有時被迫要選邊,因此必須更加謹言慎行。
關於大陸的投資環境變化,林永法表示,台商面臨大陸的外部因素與內部政策多重變數的雙重影響,在外部因素方面,尤其是兩岸關係緊張,造成台商很難再採取過去「政經分離」,有時被迫要選邊,因此必須更加謹言慎行,以免受政治因素波及。
他指出,歐盟取消對中國大陸的GSP(普惠制)、美國市場高關稅,都增加台商的經營成本。RCEP即將於2022年生效,台商在中國大陸及東協市場更要面臨韓商、日商的競爭。中美貿易戰及科技戰,也影響部分台商無法再成為美國供應鏈的一環。在內部政策上,有關反間諜安全防範、數據安全法、反壟斷法、海關註冊登記和備案企業信用管理辦法等新法令的實施,台商也必須及早因應。
與會顧問建議,台商未來要生存,一定要達到綠色產品認證,減少耗能,尤其是用電,而耗電最大佔比是空調、馬達,台商可以從這方面著手改進,對降低碳排放有很大幫助。
有顧問表示,台商從大陸遷往東南亞,成本至少增加10%,基於分散風險而遷出大陸是合理的,但希望政府除了鼓勵之外要有務實的政策。台灣有關碳交易的法律、機制要制訂明確,讓配合政策者可以得到回報,即使是服務業、不做外銷,政府也要訂定政策讓他們參與,對國家整體發展才有幫助。
有顧問提到,有些台商想從大陸移往東南亞投資,海基會可以結合各主管機關,組織有興趣、有意願的台商,成立產業策略聯盟,共同前往當地參訪,與當地政府接洽、談判會更有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