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喝好水」地方公投,日前以同意票多數通過,市府已啟動「廢汙水管理自治條例」準備作業,包括與民間會談,研訂事業廢(汙)水管理策略、成功爭取2024年增加9萬噸石門水庫北水南運、推動公共汙水下水道接管工程等3箭齊發,早日實現喝好水訴求。
市府指出,竹市第1案喝好水公投在去年12月18日舉行,並以13萬1816票同意票通過,通過的公投內文為「您是否同意,新竹市應訂定,廢汙水管理自治條例,明定工業廢水、醫療廢水及其他事業廢水和汙水,應以專管回收,不可排入飲用水取水口或灌溉水取水口上游?」
市府表示,公投通過後已由市府祕書長陳章賢親自主持跨局處研商會議,針對民間團體所提供研擬階段版本的自治條例草案審慎研商,協商會議後立即聯繫公民投票領銜人,邀請參加預訂於1月13日舉行的公投後續事項研商會談,期能彙整民意,盡速訂定符合大眾期待的法令。
市長林智堅指出,多年來他與市府團隊全力推動大新竹地區喝好水,從供應民眾水庫水做起,目前新竹已有近8成用水來自水庫水,石門水庫水每日20萬噸供應。
同時也成功向中央、台水爭取,於2024年每日再增加9萬噸水庫水供應新竹市,未來總計將供應大新竹近30萬噸的石門水庫水,真正實現新竹民眾期盼的喝好水目標。
此外,民眾關心的汙水接管議題,市府也持續推動公共汙水下水道接管工程,減少事業廢(汙)水排入水體,迄今已接管完成3萬餘戶接管,讓生活汙水有專用水道,不再排入道路雨水側溝,預計未來3年,再投入4.5億元啟動用戶接管工程,再完成1萬戶接管,也同時作排水路現地踏勘計畫,以實際釐清排水路交錯現況。
市府表示,針對飲用水及灌溉水的保護,市府於2019年至今已召開多次會議,針對高汙染潛勢風險灌溉渠道,研議採行「灌排分離」階段性措施,初步已由農田水利署於香山區牛埔溪支線及八輪支線交會處,完成1處專管灌排分離措施。
至於「飲排分離」,已初步盤點轄內列管事業排水,均經由區域排水排放至取水口下游,藉以保護飲用水質。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