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估2016年5月20日前全台4.5萬家既有農地違章工廠,其中有2.1萬家已進入納管程序,但尚有2萬多家未申請納管。地球公民基金會今天呼籲未納管的農地工廠,應在3月20日斷水斷電。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研究專員賴沛蓮說明,從過去修法歷程來看,《工輔法》納管期限一再延期,2010年《工輔法》修正,開放農地違章工廠申請臨時工廠登記,本來期限只2年,結果2014年又因廠商心存僥倖,申請進度不佳,再次打開申請大門展延至2015年6月2日,由於政府執行不力、納管效率不彰,造成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延展。而未納管廠商,也不見政府積極處以斷水斷電與拆除決心,而繼續逍遙法外、造成市場不公平競爭、產業發展無法正常化。

政府在2019年承諾《工輔法》修法是最後一次開放納管,屬於2016年5月20日前的既有低污染農地違章工廠,2022年3月20日前都必須依法納管,並有20年的落日期限,而未納管的廠商需依《工輔法》斷水斷電;過去這些廠商已經有10年的轉型機會,即便到現在,也仍可以納管,廠商要求再次放寬標準已無正當性。今年3月20日落日納管已是最後期限、退無可退,全民必須站出來為農地發聲,一起捍衛《工輔法》政策底線-保護優質農地與未納管廠商斷水斷電,連署監督經濟部320後就依法將未納管廠商斷水斷電。

面對2萬多家未納管廠商,各縣市應比照《建築法》儘快擬定3月20日後「查處優先次序及分類表」,具體化查廠程序,以避免重蹈過去到期後無法落實執法的覆轍。地球公民要求,「中高污染廠商」為最為優先查處次序,再來應以「廠地面積」、「資本額規模」以及「座落地是否為『農產業群聚地區』」等條件作為排序依據。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研究專員吳沅諭指出,經濟部於去年12月28日記者會說明,將公開未納管的農地違章工廠名單,地球公民肯認資訊公開,但該名單必須包含廠商名稱、工廠地址、負責人與行業別,放置網路公開平台公示,全民共同監督,並同時彙整給合法廠商與銀行,告知這些違法工廠隨時會被地方政府拆除或斷水斷電,提醒與未納管工廠商業往來的風險。

地球公民基金會呼籲,民進黨政府勿放寬《工輔法》標準,遏止農地流失,讓產業發展正常化;邀請全民一起加入連署,成為支持320後斷水斷電的後盾,一起守護台灣農地與糧食安全。

#納管 #廠商 #斷水斷電 #20日 #工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