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持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公布國內新增23例本土確定病例,另有45例境外移入。前副總統陳建仁在臉書表示,追求「零確診」已經不切實際,而要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加緊提升疫苗完全接種覆蓋率,才能確實保護全民健康!
陳建仁指出,在漫長的人類與傳染病抗爭的歷史上,人類只撲滅了天花病毒,而與所有的其他傳染病原體共存了數千年。COVID-19的演化果真朝著「傳染力越來越強、毒力越來越弱」的方向來演化。
陳建仁分析,在疫苗與抗病毒藥物尚未上市以前,只能靠「非藥物介入」來全力阻斷病毒的社區傳播,由於當時COVID-19的平均致死率高達2%,零確診(Zero COVID-19)成為第一階段防疫的目標。疫苗上市後,我們就進入COVID-19防疫的第二階段,主要目標是快速提升疫苗覆蓋率。
陳建仁表示,一群人接種疫苗所激發的中和抗體濃度,是呈現常態分佈,有人濃度高、有人濃度低。中和抗體濃度偏低的人,在暴露於COVID-19 Omicron變異株之後,會產生突破性感染,但是絕大多數是輕症或無症狀感染,重症與死亡比例相當低。顯而易見,Omicron變異株是以高傳染力和低致死率橫掃世界各國。
陳建仁披露,曾經被感染過或打過兩劑疫苗的人口百分比(亦即,累計確診感染率加上完全接種覆蓋率),分別是法國98%、英國93%、新加坡92%、以色列87%、加拿大85%、挪威83%、美國83%、台灣71%。由於九成以上的人民已經具有保護力,英國、新加坡等國家已經採行「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新對策。
陳建仁強調,COVID-19已演變出傳染力高而輕症或無症狀佔多數的新變異株,人類很難完全撲滅它,COVID-19很可能會轉變成地方性疾病,而且我們已經有快篩、疫苗、口服抗病毒藥物,追求「零確診」已經不切實際,而要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台灣防疫很成功,繼續提升完全接種覆蓋率,才能確實保護全民健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